【軍演後續2-1】表態之餘 專家指台海兩岸高度克制未升高衝突

記者何豪毅/專題報導|圖/資料照片、國防部提供、翻攝臉書

美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旋風訪台,掀起兩岸波濤,共軍實施1996年以來首度對台實彈演習,飛彈落在台海東北、西南與東部海域,其中還有四枚的彈道畫過台北上空,我方未發布防空警報,而總統府、外交部、國防部及超商、警察同步遭駭客入侵,又該怎麼解讀?

彈演習落在台海東北、西南與東部海域,中共解放軍宣稱飛彈射擊均精準命中,台灣居民未聞防空警報,大台北地區的弓三、愛三型飛彈也一彈未發,讓許多人驚訝。不過國防部表示,彈道飛彈發射後之主要飛行路徑位於大氣層外,對飛越之廣闊地面區域並無危害。

國防部還說:「國軍運用監偵系統,可精準掌握中共發射之東風系列飛彈彈道,並預測其落點為東部海域,對本島地面不構成危害,乃據以完成戰備應處,符合接戰規則。因此,未發放防空警報」。言下之意,飛彈儘管從頭上飛過,但飛到外太空去,打不到我們,我們都有看到,都有掌握到落點在東部海域,才沒發布防空警報。

飛彈超越領空落東部海域 未發警報

不過此說法不少民眾頗有微詞,PTT上相關討論十分熱絡,有人表示:「每天說要強姦你的人,難道不用最高警戒嗎」、「沒發警報也要有個新聞稿吧,日本爆了你才發」、「敵軍飛彈路線當作機密?」「防空識別區該該叫,飛彈真射了卻不敢說?」

軍方所指的彈道飛彈飛於大氣層外,指的是飛越「領空」(Airspace)之外,國際通用認定為距地100公里以上,高度在地球「大氣層與太空的分界線」(即所謂的「卡門線」/ Karman Line)。

我國現有主力防空飛彈、具有反飛彈實戰經驗的美製愛國者三型飛彈,射程約25,增程型(PAC-3 MSE)據推測約為 35公里;國產自製的防空飛彈天弓三型主要打擊對象為飛機,最新增程型射程也只從原先的40公里上推至70公里,確實力有未逮。

力有未逮 愛三、弓三飛彈都打不到

台海軍事評論員梅復興在其臉書專頁《鈞事評論》中寫道,一般彈道飛彈的最大飛行高度(遠地點)約為其射程的四分之一,射程600公里的傳統戰術彈道飛彈如東風15,最大射高通常在150公里上下,「共軍今天發射的彈道飛彈嚴格來說並未通過我國法定(或國際認定)的領空範圍。

共軍為何如此?梅復興指出,一來,為了要確保能飛越台灣(台北?)上空,而又不至於濺落點距台灣太近,以至會有(像1995年7月演習飛彈墜落福建,2020年8月飛彈試射墜落廣西等)意外擦槍走火之虞,又要配合手邊可用東風系列飛彈的特性,所以就得採納這樣(彈道高度)的方案。

梅復興並表示,其二,中共一定也有考慮到法律層面的問題,所以選擇了飛彈不至於穿越國際法認定之領空範圍的演習射擊方案,旨在讓台灣只能吃悶虧卻無門申訴。

軍事專家:未發警報 心理戰打折扣

不將中共飛彈予以攔截,但軍方不發布防空警報是否妥當?梅復興認為,民進黨政府第一時間發布空襲警報,甚至也未主動證實共軍飛彈確曾飛越台灣上空,而僅是事後國防部經媒體查證才予輕描淡寫說明,「這基本上令中共的認知心理戰頓時打了折扣,未能造成預期程度的震懾與恐懼效果」。

軍事專家平可夫也指出,他觀察兩岸軍方在實際作為上,均十分克制,力圖情勢不失控升高。

平可夫以台灣國防部新聞稿「東部週邊海域,發射東風系列飛彈計11枚」與中共新華社發布「對台島嶼東部預定海域,實施多區域、多型號常導火力突擊」兩相對照,他以日文寫下評論:「第一眼看到有趣,雙方都有默契,避免直到它變得無法控制」、「看出什麼問題?雙方有默契,都不希望失控」。

此外,平可夫也指出,從央視發布的電視畫面看到,對岸參與演習的J-11A(殲-11A)掛的是「R27訓練彈」。他強調,飛彈演習過後,是海空軍擔綱主角,「這些細節顯示他們不希望升級,我堅信台灣空軍能夠領會。昨天的台灣戰鬥機掛的是實彈?我沒看到圖」。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