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人:張淯 社長|文:邵正宏|圖:編輯部|責任編輯:林玟玟
司馬遷的史記中,曾記載了劉邦和項羽之間的那頓鴻門宴,不僅寫得絲絲入扣,有如現場還原,讓我們深思如何面對生命中的鴻門宴,深思如何上場、如何退場?
每天每個人都在面對選擇、面對各樣的溝通、協商,甚至談判。有時一個無心之過,一個誤解,都可能造成尷尬或誤會。更有時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挑戰、一項任務要完成,甚至要化解危機、扭轉頹勢,往往不是三言兩語一笑置之即可達成。
人之所以複雜,就在於人人所處的立場不同、性情不同、對事情的看法不同,以至於當棘手的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需要睿智的處理,才可能化險為夷、趨吉避凶。
司馬遷的史記中,曾記載了劉邦和項羽之間的那頓鴻門宴,不僅寫得絲絲入扣,有如現場還原,其中各種應對進退,更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一、不貪近利
首先,劉邦為什麼會被認為有稱王之心?使得項羽對他不放心?原來是項羽旁邊的頭號智者范增看出端倪。
- 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從這段可看出劉邦第一個優點:不貪心眼前近利。
劉邦進了咸陽城,本可盡刮財寶,享受榮華富貴,做起土匪會有的勾當,但他沒有,因為還有更重要的事該做。這便是自制力;而我們現代人很缺乏這項能力。吃得太多、喝得太甜、油鹽醬醋過量食用,都因缺少自制所致。
二、情緒穩定
劉邦第二個優點是高EQ。他的情緒穩定。
當張良告訴劉邦項伯的傳話,說項羽懷疑他時,他並沒有立刻反駁,只說自己是聽了鯫生的話。
-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
三、有自知之明
當然,張良也想弄清楚,劉邦到底是不是有野心,想趁此機會就地稱王?但劉邦的自制力與分寸,讓他看清現實,自己的實力有限,不該妄自稱大。
-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
所以這是劉邦第三個優點:審度情勢,知道自己的實力。
四、有恩於人
張良之所以能得到這則機密消息,是因為曾有恩於項伯。此為這篇文章中很重要的提醒,就是「恩待他人,反而是恩待自己」
- 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
五、不怒不驕
劉邦請項伯傳話,自己絕無二心,而且也聽了項伯的建議,要親自去跟項羽表達敬意,這實在是氣度宏輝的表現。
- 曰:「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
這是劉邦另一項優點,不發怒不驕傲,不任意表現出自己的功勞。也正因如此,劉邦才能得到對方的信任。我們想獲取他人的信任,「不驕傲」是很重要的品格呀!
六、勇敢
劉邦答應要親自去表達敬意,這更是一項挑戰,或者說是項羽的挑釁,因為去了項羽那兒,劉邦就少了主場優勢,這在任何球賽中,都可看出,有主場優勢的球隊,自然聲勢比較高,贏球機會也大呀!所以劉邦的膽識,不可小覷。
七、有助手同行
既然要入虎穴,就得要有人壯聲勢,或者有人接應、相互支援。所以劉邦並沒有單槍匹馬赴宴,這也是提醒我們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
八、能擋酒者
「擋酒」重點在擋字,就是遇到自己不能勝的場面時,有人可以擋一擋,鴻門宴中,樊噲飲酒的氣勢,讓旁邊的人看到劉邦身邊的強將,劉邦不必發怒,但旁邊的人可以。
- 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
九、尿遁永遠是高招
- 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有時不告而別,雖然有些不禮貌,劉邦也知道自己失禮了,但是,要遠離危險或誘惑,「逃」是一個可以採用的技巧,為了不讓自己身陷危險中而不自拔,乾脆就尿遁吧!
十、禮多人不怪
-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
既然要逃,也要逃得漂亮,劉邦送禮,至少不必留個口實給項羽說他是害怕了,而是不勝酒力,所以請張良轉交,這叫禮多人不怪。我們在生活中,如果覺得自己得罪了誰?或者惹家人、朋友、長輩生氣了,那麼送個小禮總是沒錯呀!
司馬遷寫了這篇鴻門宴,讓我們深思如何面對生命中的鴻門宴,深思如何上場、如何退場?在此要謝謝司馬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