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一家專門販售標榜有機、健康、自然環保的蔬果與加工食品、日用品,也是全台最大的有機、健康產品的專賣店,目前全國已有九十七家店,年營業額超過十億元。這讓大家對「里仁」這兩個字漸漸熟稔,但殊不知這家打著有機招牌的專賣店,並非以營利為目的,而是以眾生健康為發想,其發展的背後及幕後的兩大股東──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福智文教基金會,更是大有故事在。
一
般的商業行為,都以獲利為最大目標,且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里仁」卻是從生產者角度出發,以利他精神為經營方向,更精準的說,這家公司是從賣相不佳的「賣不掉的好東西」開始,為台灣交織出有機大地有情天的企業。
走進里仁店內,有機香水蓮花的芬芳味繚繞,令人心曠神怡。溫馨燈光的照耀下,來自台灣各地的有機農產品與優質加工品陳列在貨架上,配合義工講解產品背後的故事,顧客可以安心的在此消費貨真價實的產品。
話說一九九七年,一位佛教人士日常法師成立了「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帶著一群出家與在家的佛家弟子推廣有機的理念,並向農友們宣導有機耕作,然而,因為缺乏經驗,種出來的菜就像網球拍一樣,坑坑洞洞,還有果肉不紅、口感不甜的「貧血西瓜」,以及「拇指牛蒡」、「五爪胡蘿蔔」等,可想而知,這些賣相不佳的農產品銷路當然不好,只能靠基金會的人發揮善心購買,老和尚一句「西瓜不甜人心甜」,一下子賣光光,這因為它不僅是是較無毒害的食物,更是專為著你我健康而生產的農產品。「慈心」的故事,三天三夜講不完。
真相
在搭乘高鐵返回台北的路途上,專訪溫文儒雅的福智事業體副總幹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賴錫源。賴董介紹說,福智整個事業體包含三個基金會─分別代表「身、心、靈」,一、「身」的部份,即照顧身體的健康,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基金會是個公益組織,但它繼續推展有機教育理念,一定會牽涉到有人想買,有人想種,這種產品的交易,所以就成立里仁公司,里仁公司背後有兩個大股東,一是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一是福智文教基金會。里仁所有的營運盈餘都回歸到這兩個基金會。
二、「心」的部份,即福智文教基金會。基金會從老中青的品德教育,主要在推展儒家文化,每年舉辦教師營,已連續舉辦了二十年,每次報名人數達兩、三千人,但只錄取一千人,歷久不衰。當然這其中有生命教育的內容,另也有辦企業主管營,同樣是報名者數千人,也是只錄取一千人。大專營也是如此報名踴躍,只取千人。每年夏天辦一次,冬天辦一次,皆已辦了一、二十年,來參加的人都不需費用。此外也在學校推展學生的品德教育,並配合政府許多政策所辦理的,如「祖孫節」等等。因此,福智屬下基金會已獲得教育部評鑑連續三年特優。
日常老和尚曾講過一句話:「教育是人類生、成的樞紐」。因他覺得人類生命的品質高或低,關鍵都在教育。
三、「靈」的部份,即福智佛教基金會。主要為學習佛法,其開展的種種學習,目的就是要幫助我們得到清淨智慧、引導心靈的成長與提升,由心的淨化,獲得智慧與快樂。所以廣義的淨智事業,就是法人事業;而根本是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為學習主軸,建立佛法的知見及行持的方法,引導認識眾生、認識生命的真相和目標。
分級
賴錫源說他在這個福智事業體擔任副總幹事 (整個事業體最高領導人是總幹事) 、在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擔任董事長。事實上,賴錫源是事業團隊的總舵手、同仁們口中的「學長」,但他謙稱自己只是遵循日常老和尚教訓的弟子之一,與一群熱愛環境生態、關心人的團隊共同推動一個涵蓋生活全方位的「淨源計劃」。
賴錫源解釋,「淨源計劃」是慈心基金會重點推動的工作,宗旨為「正本清源」,要在水資源源頭,即水庫上游山坡地,推動實施有機農業,請農民停用除草劑、農藥、化肥等,讓雜草自然生長保護土壤植被,下大雨時表土才不會被雨水沖刷而流失,使環境回歸自然平衡,水資源不被污染破壞。
淨源計劃以人為主體,賴錫源說,許多農友有心從事有機農業,卻因經濟考量而作罷,因此慈心在輔導農友時,即保證收購全數農產品,再依安全程度分級,由初轉作的優質期、轉型期、至最終有機期,販賣給有心支持這樣理念的消費者,也使更多人可以參與這項有意義的計劃。目前「淨源計劃」在翡翠、曾文、德基水庫上游都有團隊在輔導執行,在翡翠水庫上游以生產有機「淨源茶」為主,希望讓人「飲水思源,喝茶護水庫」。
信念
賴錫源原本經營鋼鐵生意,二十三年前有一天因緣際會遇到關懷生態的日常老和尚,從老和尚開釋的佛法,覺得老和尚的慈悲與智慧令他非常景仰,也覺得跟隨老和尚學習,老和尚告訴他們心靈的成長,對生命的認識,生命真的可以改善,透過老和尚的指引,老和尚告訴他們,佛法也不是只有說而已,佛法說了以後,有理念還是要去實踐。因此老和尚那是即開展上述三個基金會。賴錫源也被老和尚的精神所感動,因而去推動這些事業。賴錫源說:「老和尚己在九年前圓寂,在老和尚還在世時,我就慢慢把我的事業體轉移給別人,將全力投注在福智事業的事業上。」
問賴錫源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我覺得真的學習佛法,是可以透過學習去改善自己一些不好的習性、脾氣。因佛法最後就是要學習像佛菩薩一樣有一顆慈悲的心與智慧。我們現在可以從很多內在的煩惱,慢慢朝一個圓滿的慈悲與智慧去學習。」賴錫源雖自認還沒有學習得很好,但也自學比二十多年前有在進步。但老和尚說,在家人也是離不開我們的生活,佛法叫著,「佛法不離世間覺」。因此一定要透過在你生活中怎麼樣去做對眾生也對自己有益的事。也即是利他的事業。剛才所講的三個基金會就是以這樣的原則。
危機
賴錫源觀察老和尚的行使作為,自認他自己去做也覺得那樣也很好,例如做有機農業,開始做時認為自己雖是外行,但基金會內有很多專業人土,像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本身就是農業專家。賴錫源實去看,老和尚告訴他,長期使用農藥化肥,對人的健康影響、對土地的健康、對大自然的元氣都是很大的破壞。土地長期使用農藥化肥會酸化、硬化。時間久了漸漸會長不出東西,因此老和尚提出說,這種危機一般人是感受不到的。那就像在溫杯中的青蛙,你慢慢加熱他是感覺不到熱的,等到很熱時青蛙已跳不出來。
老和尚也提出說,未來如果沒有人去注意此事,沒有人朝這個方向去努力的話,將會有三個危機:一、土地會漸漸酸化、硬化,長不出東西,人類到最後會餓死。二、因長期使用農藥,人類最後也會被毒死。三、因為長不出東西,將來會因為糧食問題而引發國際的戰爭。老和尚警告:「如果農藥繼續用下去的話,我們會產生最後的結果〡〡毒死、餓死、戰死。戰爭通常一般來說是限於局部的,可是農藥這樣用下去的話,餓死跟毒死是遍及整個地球的。」
堅持
已六十二歲的賴錫源認為「老和尚講的是長遠性,如果沒有人去注意此潛在危機,人類將趨向滅亡。因而那時候我們才會去做有機農業。」當去做有機農業,才看到台灣的土地比起他十幾歲的時候改變很大,小時候在鄉間看到水稻田有很多青蛙與蚯蚓,但現在台灣的小孩已看不到。我們運用現代科技農藥化肥看起來增加食物外表的好看,但實施上我們是一直在付出代價。對我們的後代子孫而言,我們這一代用搾取式的,好像我們是得到好處,但將來留給子孫的,恐將是不毛之地。台灣很多美麗的保育類動物也一直在消失中。「我的確看到這樣的危機,因此更感覺到做這件事的重要性。」也就是有機農業的重要。這對我們自己,對後代子孫,對人類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認同老和尚要農民不噴農藥,護地利他的想法,賴錫源放下自己的工作,一起推動有機農業,成立了慈心基金會。賴錫源回憶「包括學者、專家、農友還有消費者,所有的人都給我三個字:不可能,甚至於有的人叫我說,你笨歸笨,不要笨到那種程度,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台灣地處亞熱帶高溫多濕,有機環境不如歐美溫帶國家,病蟲害尤其嚴重。賴錫源說:「驗證老和尚講的,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困難一定有,我自許,我們要學習常敗將軍的精神,越挫越勇,只要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對人類對大自然環境有幫助的,雖然困難,但是我們應該堅持。」
誠信
賴錫源闡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主要在推廣慈心事業,建立誠信社會。他強調,有機農業是一種深具人情味及人性關懷的事業,有機就是生機,農業代表自然、樸實、勤勞,表現出人和自然的感情,人對大地的熱愛,人對後代子孫的關懷,人養地、地養人,彼此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而理念的落實必須群策群力,這群人包括: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三者之間,誠信互助、彼此感恩。大家的心匯聚成「慈心」,從不可能走向可能,開創有機「心」天地。期盼每一個人透由實踐有機生活,共同關心健康、關愛大地、關懷生命。
福智團體涵蓋福智鳳山寺僧團、福智佛教事業、福智文教事業、慈心事業、善法行業等,在創辦人日常老和尚的慈心、悲心攝持下開展;過去老和尚帶領著福智僧俗二眾弟子精嚴地實踐佛法,投入以心靈為主、物質為輔的生命教育與人才培育。如今由賴錫源等人接手持續做下去,勇往直前,為人類及後代子孫而永不停歇。
福智團體又稱福智法人事業,是以建立教法為宗旨所做的種種工作,是一群與「法」相應的「人」,在社會上承辦種種利他之「事」,並藉種種事項練習對境用法,累積善淨之「業」,做為增上生的福、智二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