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亞洲引起話題的一部劇集「我們與惡的距離」,內容描述無差別殺人事件的社會隱憂,已讓人對於善與惡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這部戲讓人想到北捷發生的無差別殺人事件,凶嫌鄭捷現已執行死刑,但是對於他的殺人動機,卻始終令人不解。
檢察官及眾多心理學家,紛紛探討追蹤鄭捷的個人心理及學校、家庭教育,無不希望找出原因:為什麼一個好端端的大學生,會突如其來、沒有特別理由、無特定對象,就做出這樣凶殘的事?
人始終疑惑的是,如果鄭捷在捷運上殺人是因為受格鬥電玩影響,造成他殺人時冷血無感,那麼當他被抓被關,每天在監所無所事事、目瞪天花板時,他會想什麼?他已經沒得玩電玩,那麼有沒有任何情緒?他會不會想:「如果沒做這件事,大家放假時,應該是在家上網、玩電動或睡覺,吃爸媽的拿手菜呀!」「其實殺人也挺殘忍的!」或是「家人遭到社會大眾異樣眼光的心情?」「將來世人會怎麼記得我的名字?」
又或者,在他心中仍有恨?仍在憤怒中?抑或是他對某件事仍舊生氣?
但令人意外的是,直到執行死刑之時,他仍然沒有任何悔意。難道他一點都沒有憐憫心嗎?絲毫沒有惻隱之心?或者是他隱藏得好,其實心裡後悔得要死?
品格教育 操守根本
我真的想不通,他腦海裡到底在想什麼?而且,要在什麼樣的情況他才會哭出來,並且說:「對不起,我錯了!」而又有誰能讓他說出這句話?
我相信,一個社會發生任何一起凶殺案件,肯定是教育出了什麼問題,不管是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
然而論起教育,家長或老師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與方式;我們也很難料想在鄭捷的成長過程,是哪一段、哪一刻或哪一個事件,讓他心中埋下這股反意,但是有關倫理、品格、道德、操守等觀念,不正應是自幼便已根深柢固建立了嗎?
我回憶起幼時曾背得滾瓜爛熟的〈朱子家訓〉,再拿出來細讀一遍,發現這正是華人品格操守建立的根本呀!
〈朱子家訓〉這麼寫著: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奴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易,勿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多分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生禽。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誌老成,急則可相依。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餘,自得至樂。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寬闊心胸 落實榜樣
〈朱子家訓〉中,強調要重視個人裡外清潔,做家事、善待人。對人有禮,不刻薄,不多話,不隨意論是非,不胡亂道長短,不欺負他人,也不好口腹之慾。
尤其在結論處強調一點,「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然而要做到這樣的程度,品格的建立不可或缺。「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簡而言之,就是建立寬闊的心胸。
但是,在我們的學校或家庭教育中,有沒有時常思考這些觀念?為人父母師長者,有沒有實踐〈朱子家訓〉的榜樣?如何才能建立寬闊的心胸,不忌妒、不狹窄呢?
聖經中曾有一段以撒在基拉耳挖井的故事。話說當年以撒的父親亞伯拉罕挖的井被非利士人填住了,後來以撒來到這地方,將井重新挖開,恢復這口活水井。但基拉耳的牧人與以撒的牧人搶奪,說:「這井在我們這裡就是我們的。」以撒不想跟他們相爭,就讓給他們。
以撒的僕人又去挖了另一口父親當年挖的井,沒想到基拉耳的牧人又來搶奪,說這井也是屬於他們的,因此,以撒也二話不說,再次讓給他們。
以撒離開那裡,又挖了一口井,這一回基拉耳的牧人不再來搶奪了。於是,以撒給那井起名叫「利河伯」,就是寬闊的意思。他說:「上帝現在給我們寬闊之地,我們必在這地昌盛。」
以撒開井的故事正是說明,「讓」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品格,是不與人相爭為敵的表現,所以當他的鄰居牧人都有水可用時,就不再來找他麻煩了。這是先為他人著想,先幫助他人的表現,其實也正是幫助自己。這樣的寬闊胸襟,必定在他的家庭教育養成過程中影響甚深。
我深刻發現〈朱子家訓〉對孩子的品格養成有很多提醒,近日倒是可以讓小兒再複習一遍,背背這篇家訓!相信潛移默化之餘,必定能建立有價值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