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殘酷真相

獨家報導文:洪伶|攝影:林育聖

2000年出生的千禧年龍寶寶今年剛好要上國中了,龍年出生的孩子升學壓力原本就比其他生肖多一些,加上即將在2014年上路的12年國教,使得許多家長開始轉向,到私立學校尋求避風港。
大學的戰線提前,小六開始拚大學門票,也讓今年私立國中招生出現史無前例的大爆滿怪異現象。

小六卡位戰

近台北地區幾所升學導向的私立國中部都是盛況空前的擠破頭,許多家長爭相帶著小孩東征北討地四處考學校,縱使私立學校學費昂貴,面對經濟不景氣的壓力,許多家長還是捧著現金想盡辦法讓小孩就讀,形成一股怪現象。

私校國中部有多熱門?台北市文山區的東山高中國中部原定要招收12班540人,其中半數270人可「優先入學」,結果考試當天有近2,600名學生報名參加,以一名小六生有兩名家長陪考計算,當天就有近5,000人湧進學校。而專收女生,並要求國一就得住校的私立衛理女中,今年招生400多名,其中半數在4月間招生,當天也有超過2,500人報考,加上周邊故宮的人潮,使周邊交通整個大打結,中午用餐時間,周邊各飯館幾全部客滿,熱鬧的程度與大學聯招相比絕對有過之無不及。

這樣的盛況並非是上述的兩所學校才有的景致,全省約二十所知名私立中學,校方幾乎異口同聲表示,拜12年國教之賜,去年與今年的報名數、報到率均較往年增加。擠爆私校現象,只是縮影、開端,數字背後,代表一大群擔心焦慮的家長,對政策投下不信任票。「先找一間好學校,至少有一緩衝區可思考」,是家長普遍心聲。

高學費等同高教學品質?

為了抗議學費問題,不少民間團體走上街頭陳情。雖然有人抗議學費太貴,但還是有不少家長願意花大錢把孩子往私立學校送,只為了孩子可以上好的大學。像被標榜為貴族學校的薇閣、復興、再興中學等學校,學生數就年年爆滿,還有人從國小一路直升高中,12年學費算下來,平均多達130幾萬。

這些家長不見得是喜歡私校,而是「逃亡」到私校,只為了換一張較保險的升學門票。並且,這股「逃亡」潮,有「向下延伸」趨勢。許多家長認為「私校有篩選過,至少比較安心!拚好大學就好!」

有家長就比喻,12年國教就像只有骨架的預售屋,光從藍圖跟模型看,試問幾個家長有把握結果就如政令宣導那般的完美?就像告訴看房子的人說用的是SRC鋼骨,但裡面要塞什麼卻不知道。如果旁邊剛好有師資嚴格的私校新成屋,許多家長為了降低風險,還是會覺得乾脆買新成屋比較保險。

由於私校有校內直升生保留名額,因此越早卡位,擠進直升名額的機會也越高,因此提供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的「15年一貫」私立學校,更成了大熱門。

明星私中成第一志願

未來教育政策無法滿足許多家長的期待,因此選私立學校就讀,成了許多家長的選擇。今年家裡有小孩剛好考上私立達人女中的林太太就語重心長地表示:「唯一能做的,就是準備好一切,讓小孩能應付所有選擇!」畢竟私立明星學校的升學率越來越亮眼,翻閱去年私校錄取台大一覽,光是薇閣錄取台大比率21%,復興也有17%;緊追在後的延平考上台大錄取率9.4%,新起之秀東山高中也有6%,成績不遜許多公立明星高中。

反觀未來將大量釋出免試名額的明星公立高中,錄取台大比率卻可能下滑。「目前建中畢業生考上台大比率45%,學生素質整齊,但免試申請後,學生素質混合,上台大比率可能降到15%,甚至更低」。

雖是如此,還是很多家長希望能讓孩子念建北,因此不惜早早將戶籍遷到該校學區,據說現在光是寄戶口,一個月早從3萬元漲到5萬元的高價,與其將腦筋動在戶籍上,不如把錢花在孩子學費上更實際,正因為政策的不確定,加上第一志願高中菁英濃度稀釋,以往「先進入私立國中,考建北,再考台大」的思維,將被「在明星私校讀6年,再考台大」所取代。

私校窄門有多窄?從北市私立復興中小學就可看出來,幼稚園抽小一入學名額,只有三分之一中籤率,等到小六升國中,外校中獎機率剩下1%。正因為門票難求,促成專為考進私立中學的補習班應運而生。延平附近就有「小四衝刺班」宣傳海報,中、南部明星私校周遭「小六衝刺班」比比皆是,「這幾年小四就送過來補習人數,增加不少」。

教改加劇學校M型化,私校金字塔變更尖

12年國教政策不明,讓家長很焦慮,一窩蜂要搶進私校。許多家長無不想透過各種管道想把孩子塞進私校,許多民意代表辦公室最近常接到家長電話,詢問如何確保孩子擠進私立幼稚園大班就讀,焦慮的家長認為,只要把孩子送進私校幼稚園大班,就可以一路從小學、國中到高中都讀私校,不必擔心孩子要爭取多少張獎狀、超額比序怎麼比。

面對各路人馬的各顯神通,今年聖心女中在招生考試前為家長介紹學校的同時,教務長就直截了當呼籲來參加的學生家長,不要再透過任何管道來關說,學校僅會依據學生的測驗成績來篩選學生,而這樣的情況今年在各個私校上不斷上演。

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不希望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雖然教改的目的是「促進教育機會均等,追求社會公平正義」。但這樣粗糙的改革,無疑是提前將學校M型化,讓私校金字塔變得更尖罷了。可預期的是接下來的景象就是:菁英更菁英化。「原本要均質化,反加速分化!」

這不是私校的錯,而是錯誤政策導致的荒唐劇。教改原希望以教育促進階級流動,反成阻力。原希冀促進平等,12年國教上路,卻造成更大不平等,這是已經宣示推動政策上路的政府,無法迴避的課題!

雖然為達到齊頭式「公平」的目標,政府從民國103年起,將全面補貼公私立高中職學費,估計一年補貼私校160多億元,平均補貼每名私校高中職生4萬5千元。

這些錢,由全體納稅人負擔。這筆錢,將使許多原本不把孩子送入私校的家長,也開始動搖。來越多人選擇私校,私校就有誘因,以調高學費、調高考試門檻來篩選學生。

在這樣的惡性循環與誘因之下,不僅得讓小學生提早拚大學入學門票,恐怕將讓許多缺乏資源的孩子提前退出戰場,削弱國家未來的競爭力,甚至造成更大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