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文藝營 聯合文學有一套

本屆主題「悅讀、創藝、鬧青春」,希望所有創作人都如青春期的孩子般,不停的探索、追求藝術。

scoop文:張淯|圖:彭級鋒&林育聖&林晟威 攝影

《異鄉人》到《變羊記》,似乎很難在同一個時空出現的名字「李昂」和「敷米漿」,及分屬不同族群光譜的「當代傳奇劇場」和《陣頭》,卻在二〇一二年的盛夏,於「全國巡迴文藝營」中奇異互融。

年輕人不要當低頭族,抬頭看看左右鄰居、看看這個世界,會有想不到的收穫。」向來犀利的李昂收起批判,小說組駐營導師的角色,是她每年都會挑起的甜蜜負荷。

元智大學教務長張百棧 (左三)、通識部王立文主任 (左一)、 聯合文學發行人張寶琴 (左二)與總編王聰威 (右一) 齊聚一堂,傳承第二十八屆薪火。

從文學大本營到雅俗共賞的文創基地

文藝營主辦單位的聯合文學總編輯王聰威說明,今年主題是「悅讀、創藝、鬧青春」,主要是希望——「大家如同青春期的孩子一般,不停的探索、追求藝術。」

身為國內歷史最久且最具規模的文藝營隊,全國巡迴文藝營自民國七十四年,由台灣省政府新聞處與聯合文學共同主辦以來,已邁入第二十八個年頭,參與人次超過三萬五千人次,中間不乏當今已在文壇、影視傳媒嶄露頭角、大放異彩之人士。是國內培育文學、影視、傳播新血輪的重要搖籃,許多人更是一路從學員、輔導員到成為講師,把文藝營當成每年固定的朝聖地。

主導策劃文藝營的執行長也是聯合文學總經理李文吉表示,全國巡迴文藝營的師資每屆都超過百餘位,更是超越國內其他四大營隊的師資與參與人數之總和,除擁有領導品牌地位外、師資陣容龐大,集合海內外華文小說家、散文家、詩人、評論家、導演、編劇、藝人、舞台演員、藝術創作者、平面、廣告人、電子傳媒、記者、主播等。為了因應時代的演變,文藝營的組別也幾經調整,例如曾增設「時尚組」和「飲食組」、去年「經典文學組」亦獨立出來,希望號召讀者重拾經典,以及今年將「網路文學組」易名為「大眾文學組」,以便將更多類型文類也涵括在內。李文吉也表示:全國巡迴文藝營要感謝文化部與常年贊助的民間企業團體,尤其是遠東集團及其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和元智大學的鼎力贊助和支援,使得近年來營隊越顯精采與好評,更加樹立一種新文化生活體驗,透過學習、尋找、發現,掀起文藝人士風起雲湧的探討氛圍,以及再度掀起一種新時代文藝風的時尚生活。

整體來說,全國巡迴文藝營近幾年的走向,除仍維持文學的純度,也清楚的包融「大眾文化」之文藝類別。從經典走向大眾,也讓文藝營的參與者年齡層更往兩極滲透,今年參與年紀最長的王子範已有九十一歲,年齡最小的張孟汝才十二歲,學員更遍及各行各業,足見文藝營已從文學大本營,成為雅俗共賞的文創基地。

本屆學員從12歲到91歲,涵蓋各行各業。

國片起飛年

從二〇一一年,《賽德克‧巴萊》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揭開序幕,二〇一二年開春幾部小成本製作的電影《雞排英雄》、《陣頭》相繼突破上億票房,「國片起飛」不只振奮了電影界,電影第八類藝術涵蓋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等藝術的特質,也連帶振奮了台灣的文創產業。

曾為多部電影首映場地的全國巡迴文藝營,今年的首映片是集合奇幻與心理驚悚的《變羊記》,電影組更邀請導演左世強,在電影中有精湛演出的金鐘影帝黃河,和曾提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李亦捷,從不同面向談電影創作。

電影組亦邀請資深電影人吳米森、曾偉禎,及《美麗在唱歌》、《愛你愛我》導演林正盛,《陣頭》導演馮凱,到場分享從劇本創作,到預算申請、拍攝乃至後製的甘苦談。

此外,從《龍飛鳳舞》、《陣頭》相繼將傳統藝術歌仔戲與陣頭文化搬上大螢幕,顯見國片近幾年獲得觀眾目光的原因,正在於「在地化」,及「向傳統藝術取經」等走向。

而長年擔任戲劇組講師的「相聲瓦舍」馮翊綱、「朱陸豪京劇團」團長朱陸豪、「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則是一直在傳統戲劇領域辛勤澆灌的園丁,再加上黃士偉、陳湘琪、劉亮佐、黎煥雄、鴻鴻對劇場藝術的研究與耙梳,正是近幾年台灣影視產業能從「量變」走向「質變」的重要基礎。

真實的力量

對比於狗仔文化入侵後,日漸淺薄與涼薄的媒體文化,全國巡迴文藝營行之有年的傳播組,則是傳媒尖兵必回的「娘家」之一,重溫何謂新聞倫理與新聞價值。

曾以「以黎戰爭」、「南亞大海嘯」系列報導記錄戰地與災難的第一線,長年擔任傳播組講師的資深戰地記者張家齊,除了分享從平面到電子媒體專題製作的差異,傳播組更邀集知名主播何戎、高文音、資深媒體人楊憲宏、董智森、邱一新、簡立喆,分享從新聞採訪到數位寫作的實務與趨勢,曾製播無數膾炙人口的綜藝節目如「周日八點黨」的金牌製作人李方儒,亦現身暢談兩岸電視娛樂的現在與未來。

面對日漸「綜藝化」與「戲劇化」的媒體生態,全國巡迴文藝營亦長期保留一塊強調「真實」的園地。曾在二十一世紀初的營隊中高喊:「散文要求真實性!」甚至懷疑就是因為散文具備對真實的高度要求,才「逼死了三毛」的楊照,今年雖缺席講師陣容,但從著名的生態作家廖鴻基、劉克襄,以及從歷史角度、女性觀點、在地田野調查,到媒體觀察等命題切入的講師陣容,更可看出此一營隊對於「真實書寫」的堅持。

濃縮的經典

而向為所有文類謬思泉源的經典文學,自去年獨立成單一組別後,今年不僅有莊子、易經、唐詩、三國演義等經典齊聚一堂,更讓崔鶯鶯與茱麗葉相會在元智,並以專題分析近年出版界將「經典文學」與「幼兒啟蒙教育」、「繪本藝術」融冶一爐的現象。

而新詩組導師向陽,則以《賽德克‧巴萊》史詩電影的賞析,為今年別具新意的新詩組主軸拉開序幕,從中探討現代詩的音符、抒情美學及靈感起源,並以全新的面貌,讓讀者得以用「遊戲」的方式來玩味詩、培養創意。

對傳播工作者、藝文創作人,全國巡迴文藝營是找回初衷、靈感源頭的最佳去處。

大眾文學的新感官世界

在所有組別中向來擁有最長名單的小說組,今年的導師就集合李昂、東年、郝譽翔,更邀集方梓、平路、伊格言、朱國珍、何曼莊、吳鈞堯、李瑞騰、阮慶岳、林水福、林宜澐、紀大偉、高翊峰、許榮哲、郭強生、傅月庵、童偉格、黃麗群、蔡素芬、鍾文音、嚴云農等小說名家與評論家。

過去也是小說組固定講師班底的袁瓊瓊曾說:「小說中感官描寫越多越好看。」

以此標準來看,李昂端出的「飲食文學」可謂色香味俱全,代表作《鴛鴦春膳》的導讀賞析,除了把李昂慣有的情慾隱喻與政治象徵,完美融入屬於唇舌、屬於感官的描寫中,李昂也分享她遍遊各國,對文明古國在餐廳的建築硬體、屬於軟體的用餐環境,乃至將大地的泥土、樹枝都可入菜、擺盤的五感統合體驗,做一完美詮釋。

本屆小說組的專題,從存在主義代表作《異鄉人》,到日本唯美派大師「谷崎潤一郎」等經典作品,談到台灣小說的女性書寫、同志小說的青春崇拜,帶領讀者走一遍小說歷史的長河,觀察小說這個虛擬文體,與真實時代的關連,與對自我的不斷辯證。

值得一提的是,李昂也特別藉由「純文學與大眾文學的差異」,解碼成功的大眾文學如《達文西密碼》、《哈利波特》及《暮光之城》等暢銷小說的重要元素,「我本身就超級喜歡《暮光之城》」等發言,及對奇幻、推理、羅曼史、驚悚、武俠等類型小說的分析,不僅是期望將大眾文學受眾的品味,逐漸過渡到純文學的一種努力,「創作沒有天才,努力前進才是勝出的關鍵」,更是對年輕創作者的最佳鼓舞。

去年的「網路文學組」,在考量多年來,國內奇幻、推理、武俠、驚悚等類型小說已沛然成形,並培養出各別的閱讀人口與評論觀察,許多類型更已成功「本土化」,成為電視、電影重要的文本來源,因此今年特別更名為「大眾文學組」。

而當平常隱藏在作品背後的暢銷作家,如敷米漿、貝莉、沈默、穹風、既晴、密絲飄、笭菁到難攻博士,現身在文藝營中與讀者分享創作過程的甘苦,對於台下亟需引導與鼓舞的年輕創作者,無疑是更親近的標竿,以更親和的方式,將文學的棒子薪傳給下一個創作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