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旅行與閱讀 打開認識世界的鑰匙

獨家報導

文:吳永佳|圖:圓神出版社 

近年竄紅於媒體的作家謝哲青,開口總是博學多聞,令人折服,他的故事也徹底印證,人文涵養是品味的終極指標。

行過八十六個國家的謝哲青,近五年來人生轉彎,迅速竄紅於電台及電視圈,目前擔任飛碟電台《飛碟晚餐》主持人,並兼旅行作家、登山家、文史學者等各重身分。
進入大人世界,旅行是謝哲青送給自己的一把鑰匙,為他開啟了一條不同的生涯之路。

114105602

用旅行探索世界

當年半工半讀念完大學,取得歷史學及外文雙學位後,謝哲青並不急於投入職場,反而渴望更接近、了解世界的模樣。他仿效大航海時代的冒險家,懷抱著自己的信仰與價值,充滿熱情地到世界各地探索冒險。

想像他方的美好生活,進而渴望生活在他方,這是謝哲青的旅行初衷;但他也是先在書中認識了世界,才立志環遊世界。其實在真正出發之前,旅行早已開始,所以謝哲青常說:「每一場旅行,都開始於遙遠的過去,結束於不可知的未來。」就像到義大利前,你可能已讀過義大利史、聽過義大利歌劇、欣賞過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再透過實際旅行去印證自己的理論。

謝哲青探險的足跡遍布世界,他曾以徒步方式從中國上海出發,穿越中亞絲路,花了七個月抵達土耳其伊斯坦堡;也曾以搭貨輪的方式完成第一次環遊世界,住過印度的妓女戶,在俄羅斯街頭被追殺,在撒哈拉沙漠裡,發現自己內心的荒涼與孤獨。

走過世界後,才知自己的不足。謝哲青再次回到學校充實自我,在倫敦亞非學院拿到考古學和藝術史雙碩士,並精通中、日、英、義、拉丁文等五種語言。
而也是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謝哲青找到自我的生命意義,並獲得經濟獨立的自由,最終發現自己的人生志向是:向世界說出旅行中見聞的故事,帶給人們希望及力量。

114105701

聽謝哲青講話,很容易被他沉穩、富有畫面的內容吸引。言談間,彷彿看見他身後有個靜謐的小房間,內裡充斥無數格錯置的大小抽屜,他轉身拉開抽屜,迸跳出的是童年記憶、藝術知識、人生哲理、或是對情書中那個「妳」的絮語,每一格都是生命的經典收藏。不覺間,我們早已置身於這房間,墜入了他的世界……

用閱讀向偉人學習

曾任大英博物館、倫敦國家藝廊研究助理,當過佳士得拍賣會策展人,且帶團超過二十年,這些經歷益發凸顯謝哲青在一票名嘴中的特出性。而身為眾人眼中的「文史旅遊達人」,他最常被年輕朋友提問:「成為旅行者之前要做什麼?」但答案通常只有兩個字:閱讀。

114105702

近年上電視分享旅遊經歷的謝哲青,憑藉的可不只是行遍各國的見聞,「我幾乎每天會花六個鐘頭左右閱讀,這是大家沒有看到的,」然而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不能不慎選閱讀方向,如謝哲青就鎖定藝術和歷史這兩個本科領域。
作家賴貝克(Timothy W. Ryback)曾說,「根據一個人的書房,我可以告訴你他是怎樣的一個人。」這理論在謝哲青身上,充份獲得印證。

參觀他位於台北市林森北路七條通住家二樓的書房,四坪的空間,卻擺滿上千本中外文書籍,三大面的書牆,經過細心分門別類,面對門口的書偏向藝術,另外兩面則分別是旅行和歷史,「這就是構成我人生的幾個面向。」

不禁令人恍然大悟,原來那個在談話性節目上侃侃而談、俯拾間便能旁徵博引古今中外典故的謝哲青,台上每一分鐘的演出,其實都是在台下用書本堆砌起來的。

私底下,謝哲青對傳記類的書情有獨鍾,最喜歡達文西、米開朗基羅、西蒙波娃等人。他認為從傳記中,可以掌握一個偉大的人一路走來的脈絡,從而檢視自我,獲得成長的啟發。

不斷的閱讀,也幫助謝哲青形成思考模式。他舉例,若能耐心讀完十九世紀作家史賓格勒的名著《西方的沒落》,捕捉他寫這本書的氛圍,深入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人是怎樣思考文明,再去旅行時就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品味絕非表相,謝哲青透過旅行認識世界,以豐富知識與人文涵養,創造他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