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難想像,百貨公司兵家必爭之地的國際美妝品牌,其中許多高科技原料,都是由台灣代工製造,但這些台灣廠商,卻一直是隱藏在幕後的推手。
現在,台灣業者揮軍國際,從代工走向品牌,搶攻一席之地,用「美」力大賺新台幣!
清代慈禧太后曾說:「一個女人,沒心腸打扮自己,那還活個什麼勁!」她常常研究各種化妝品、保養品,還教導宮女如何選擇新鮮的玫瑰花做成胭脂,也常用菊花提煉中草藥汁養護頭皮,讓油性髮質獲得改善。
由此可以得知,中國人從古代就開始研究各種中草藥,想辦法讓身體更美、更舒服甚至更年輕。同樣的,歐美也是從天然的香草著手,在開發出香氛精油之後,繼續往更高端的生技業發展,保養品的研發技術,可說是日新月異。
台灣的隱形冠軍 未來前途無限
美妝產業的範疇很廣,但過去這門產業在台灣卻未受到太多關注,原因之一是美妝的產值不夠大,無法跟電子業的營收相比。但是這個產業的毛利率,其實比電子業的毛三到四來得更高,而且崛起速度之快、能量之大,遠遠超乎外界的想像。特別是在台灣產業出口競爭一片漆黑之際,美妝業憑著一己之力默默耕耘,成為全球美妝產業鏈裡的重要一環。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的化妝品製造廠商逾700家,品牌商及代理商超過上千家,市場規模約1,150億元。森田藥妝總經理周旻昇說:「台灣的藥妝店有上千家,屈臣氏有5百多家,康是美有近400家,寶雅也超過100家,從通路的數量就可以看出,美妝絕對是一門好生意。」
不過大多數的美妝業者,不只關注台灣本土市場,也懷著拓展國際市場的野心,為了登上國際舞台,他們不斷參加世界各大貿易展,近幾年也開始小有成績。台灣至今年7月,出口數字已連17黑,可說是史上最慘紀錄,但美妝產業近5年平均出口成長率竟高達14.62%。貿協今年更首次將美妝列為出口重點產業,集結台灣11家知名美妝品牌,成立「台灣美妝品牌行銷聯盟」,準備進軍東南亞市場。
用「打群架」方式 打進全球美妝市場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主秘陳永章提到,全球美妝市場持續穩定成長,而東南亞國協逾6億人口,而且近年經濟呈現高成長率,極具商機爆發力,因此希望透過集結國內美妝業者,用「打群架」的方式外銷,提升台灣美妝的知名度及品質。
阿原工作室總經理江榮華表示,許多台灣廠商著重中國大陸市場,但阿原卻是放眼全球,9年前就進軍星、馬。他也提到,加入聯盟能讓廠商拓展當地品牌能見度,還能釐清各國美妝相關法規及關稅調降等問題。
江榮華指出,阿原擁有香草園,唯有掌握品質最好的香草,才能製成優質的產品,未來海外市場的下一步是推動實體店鋪和虛實整合行銷。目前星、馬營收佔公司整體營收5%,預期2年後在東協的營收可達整體的10%,而靠著醫美成功打造品牌形象的達爾膚生醫科技(DR.WU)總經理許靜媛也表示,由於各國法規限制不同,希望貿協能幫忙釐清,也期待能拓展公司在印尼、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等國家的市場。
醫美品牌寵愛之名,利用生物纖維面膜獲得高人氣,海外品牌總監陳澤瑋表示,公司在3年前就進軍新加坡,現在的版圖已擴大到馬、泰、印度及印尼。將來希望透過聯盟再擴展到菲律賓和越南,而且公司產品定位在中高端,沒有和其他成員競爭的憂慮。
寵愛之名的生物纖維面膜來頭不小,在越南隆安省的廠房培養出的活菌群,正不斷吐出粗細只有頭髮千分之一的絲,15天後就會長成生物纖維。這種纖維原本是供燒燙傷患者使用的人工皮,加上高級美容液體之後,就能讓臉更顯亮麗。
「寵愛之名」就是靠著這個獨特的技術站上國際舞台,並受到法國最大精品集團LVMH青睞,成為Sephora藥妝通路唯一的台灣品牌。儘管這片生物纖維面膜價格超過300元,但在天貓網站卻賣得比SKII更好。
貿協副秘書長王熙蒙表示,國際知名美妝品牌很多都是由台灣代工製造,台廠本身具備一定實力,但卻一直是「隱形人」,所以希望集結台灣優質的美妝品牌,共同結盟進軍東協市場,而聯盟則協助廠商做品牌國際行銷,最終目標則是全球市場。
MIT面膜 叫好又叫座
台灣美妝產業近5年平均出口成長率達14.62%,其中又以面膜表現最亮眼,從2010年到2015年,成長率竟超過100%。多個面膜品牌以台灣在地製造、高性價比的專利成分、獨特材質及創新行銷模式,在世界各地創造亮眼的銷售成績。
中國美妝品市場成長相當迅速,平均成長幅度為23.8%,甚至曾高達42%。中國美妝業全年銷售額突破人民幣2,000億,化妝品消費額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貿協指出,美容化妝品行業已成為中國繼房地產、通訊、汽車、旅遊之後的另一個高成長市場,而面膜是最熱門的一項產品。
根據AC尼爾森的調查,2015年中國面膜市場規模,保守估計達人民幣300億,而中國人喜愛敷面膜的程度,從1年消耗28億張面膜,足夠貼滿8萬個足球場就看得出來。
不只中國人愛面膜,台灣人也超愛敷面膜,據悉台灣人1年敷掉的面膜超過1億片,面膜市場1年高達40億元。台灣面膜獨霸亞洲已是事實,根據AC尼爾森在2014年的調查指出,台灣的面膜產量占全球面膜總產值17%,高居世界第一,這還不包括台商在海外的產量。
有80年歷史的森田公司,今年將挑戰銷售3億片面膜,而3億片的規模相當於3,300座101大樓;統一企業旗下的「我的美麗日記」,也是陸客到台灣藥妝店必買的熱門伴手禮。
善用社群打造爆品 建立強勢品牌
靠著文創面膜打出名號的十藝生技執行長宋美蒔指出,經營中國大陸市場,必須注意商標註冊的重要性,尤其在面對同業削價競爭或是仿冒品層出不窮時,擁有品牌及用途登記完整的註冊證明,絕對是有力的武器。
此外,因大陸化妝品三證的辦理時間長又耗費金錢,令許多業者裹足不前,宋美蒔建議,辦證對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來說確實有其必要性,呼籲有心開拓市場的業者應及早準備。
面對電商平台崛起,宋美蒔建議,有心經營中國市場的業者,必須熟悉微信、微博等社群軟體,透過文章分享或是直播模式向網路世代傳達訊息,更重要的是打造「爆品」,增加鐵粉的黏著度與話題性,有助於銷售回流及品牌建立。
台灣的強勢產品除了面膜之外,面霜、面膜、洗面膏、其他美容或化妝品也一直是出口大宗,近年因為面膜暢銷,持續帶動該類別出口金額大幅成長,出口至中國地區及香港的比重超過一半。有別於中國消費者對台灣面膜等臉部保養品的偏好,台灣美妝第二及第三大出口品項為「脣用化妝品」及「眼用化妝品」,最大市場都是美國,出口比重分別達49.5%及34.5%。
但不可諱言,化妝品的領頭羊仍是歐美大廠,而日本有資生堂,南韓也有愛茉莉太平洋等大品牌竄起,台灣的品牌似乎還沒有達到這樣的規模,雖然在技術上很強,但是在經營品牌這部分仍須努力。
領先世界的代工技術 奠定進軍全球的良好基礎
台灣有非常多厲害的代工廠,例如早年從高雄起家的太和、來自台南的台鉅、統一化妝品,以及彰化的加興等,都在國際知名品牌供應鏈中,有著重要戰略地位。
例如成立50年,台灣最大的化妝品容器廠加興,現在也幫資生堂、蘭蔻、高絲、雅詩蘭黛等國際品牌一條龍代工彩妝,一年生產出高達1億5千萬支口紅。
拿到香奈兒口紅訂單的加興表示,國際化妝品大廠其實都是品牌行銷公司,大多都設有研發和調製配方的實驗室,但代工都是交給台灣廠商。
另一位化妝品代工業者也說:「全球彩妝類產品有4成和台灣廠商脫不了關係,化妝品的充填包裝技術也有6至7成來自台灣。」
現任台灣化妝品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擁有70年歷史的盛香堂董事長林鴻祐則表示:「做口紅殼沒有想像中容易,從造形結構到色彩塗裝,難度不會輸給汽車塗裝。」曾經有一家幫國際手機大廠代工手機殼的廠商就感嘆,做得出手機殼卻做不出口紅殼,其實從這點就可看出台灣美妝業的競爭力有多強。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