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饕客吃過南僑集團的寶萊納、點水樓、潮州燕等餐廳,卻沒注意南僑真正吃遍兩岸的本事,靠的不是餐飲業,而是做為台商進軍中國市場的「彈藥庫」……。
水晶肥皂、好自在衛生棉、杜老爺冰淇淋、歐斯麥餅乾、Häagen-Dazs冰淇淋……,許多人或許不知道,這些近半世紀以來國人耳熟能詳的品牌,全都來自南僑集團。
愛吃、懂吃的南僑化工董事長陳飛龍,早在一九九六年就搶先切入中國大陸油脂市場,搭著中國崛起這班順風車,加上麵包漲、食物漲的時勢,讓身為烘焙品供應商的南僑乘勢而起,規模也像麵包一樣快速膨脹,數年漲十倍,成為火紅的中國概念股,目前中國部份營收已佔集團總體營收六成。
回到台灣,今年上半年由於霜淇淋風潮席捲全台,受惠的不只全家便利商店,作為供貨商的南僑,同樣股市行情嚇嚇叫。一九五二年成立迄今超過六十年的老牌企業南僑化工,在現年七十七歲的陳飛龍手中,不斷發光發熱,如今,正意氣風發!
從來想的不只中國!
雖然進軍中國近二十年,可別以為陳飛龍只看重中國市場。談到服貿,他劈頭第一句話就是:「許多台商把期望都放在中國身上,但我從來沒把中國放在第一位!」
能說這句話,與陳飛龍早年三十幾歲時,即開始跟隨政商大老辜振甫,進出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的經歷有關。那年代他對於台商在國際的地位已多有觀察,加上當時國內已在熱烈討論關於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的相關議題,一九九五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成立,國際貿易環境的衝擊,很早就迫使當時掌舵南僑化工的陳飛龍,回過頭來開始思索:「怎樣才能讓我的企業永續發展?」
首先,是找到企業可長可久的利基產品。接手南僑前,陳飛龍就不斷研究各國家消費行為,發現:「日本人使用香皂是台灣人的四倍;而美國人每年吃掉的油,也是台灣人的四倍!」多數人可能覺得肥皂並不起眼,烘焙用油也是,因為它不像沙拉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陳飛龍就是從這些他人看不到、國際大型財團可能也「看不上」的地方,發現自己的商機,決定培養自身能力來發展這兩個領域。
求變應變 B2B延長戰線
所以,一九六三年他推出「水晶肥皂」,標榜洗臉洗衣一塊多用的肥皂,當年一炮而紅,市佔率超過五成。直到後來洗衣機問世,衝擊水晶肥皂市場;更重要的是,它拚不過美國寶僑(P&G)這類大廠;於是,陳飛龍轉與國際大廠合作,代理如旁氏冷霜、海倫仙度斯、好自在衛生棉這些品牌,成功在日用品市場搶下一席之地。
但陳飛龍心中雪亮,長期靠品牌代理並不可靠。一旦幫國際品牌打下台灣江山,遲早也會被捨棄取代。加上中國日漸開放,國際品牌看的是整個大中華市場,台灣代理地位隨時可被取代,發展自有品牌勢在必行。
然而日用品市場現況是國際大廠強敵環伺,如寶僑、花王、資生堂……等,若與大品牌的大宣傳陣仗去抗衡,無異以卵擊石,難以求勝。他思量有利戰場應該在經營B2C(Business to Customer)市場之外,並延長戰線去經營B2B(Business to Business)市場。
陳飛龍認為,「在B2B的商業模式中,更容易維繫穩定長期的客戶關係,以互信創造雙贏。」在B2B戰場,大品牌未必就佔上風,也是陳飛龍認為讓企業長久發展策略之一。
既然南僑化工靠油脂起家,但油脂不止可以做肥皂,也可以做烘焙食用油。於是他決定以烘焙油脂為基礎,開展他的事業佈局。一九八○年,他自創品牌餅乾歐斯麥,之後又自統一集團手中併購擁有可口奶滋、脆笛酥等產品的可口公司,成為國內市場市佔率四成的餅乾霸主。
一九九六年,正當旗下餅乾業績達到巔峰之際,陳飛龍卻已看到危機:「國際餅乾大廠在東南亞、中國的生產線動輒十幾條,一天只生產一種產品;我們只有一條生產線,一天卻要生產十多種產品。加入WTO之後,怎麼跟人家拚?」因此他決定「趁著還有身價時」,將歐斯麥及可口賣給美商納貝斯克,此舉曾令當時業界一片嘩然,但事後證明他的眼光精準無誤。
收之桑榆失之東隅,也就在餅乾金雞母售出給外商獲利了結之際,原本合作的旁氏、寶僑等國際夥伴果然在嫻熟台灣市場後,陸續收回代理權,讓南僑瞬時年營收由五十億元驟降四成。
烘焙油為基礎 進軍兩岸餐飲
於是在同年一九九六年,陳飛龍重返油脂本業,進軍中國天津設立油脂廠。為了讓默默無名的南僑在中國被看見,他認定要做面向廣大消費者的餐飲生意||開餐廳,並且也能與本業食品業相連結,發揮綜效。
陳飛龍相中當時隨著中國開放、地位益加崛起的上海為第一目標,著眼上海越來越多的國際商務客及外僑對交際應酬、休閒娛樂場所的需求缺口,引進他個人最愛的德國啤酒餐廳模式,砸下一億八千萬元在白崇禧將軍故居打造第一家寶萊納。
寶萊納在上海一戰成功,連開四家,也為南僑餐飲在中國打下深厚基礎。之後仙炙軒極品日式料理、濱江一號樓頂級西餐廳等高檔中、西餐廳陸續開幕,迄今已十一家;近年更回攻台灣餐飲市場,陸續開出點水樓、寶萊納、潮州燕等餐廳,兩岸光餐飲部份,年營收已達十多億元。
陳飛龍的茁壯策略一向是B2C及B2B雙管齊下。開餐廳雖是熱愛美食的陳飛龍私心所鍾愛,但其實真正帶給南僑主要營收的來源,始終是由油脂本業出發的B2B事業。
本業出發 食品製造勤練功
與世界競爭,一是放眼看全球市場,一是盤點自我實力;南僑的實力,在於食品製造。
自一九九一年起,陳飛龍積極展開內部「練功期」。第一個傲人產品是冷凍麵糰。冷凍麵糰的研發成本及時間偏高,但陳飛龍深信它是具市場潛力的「未來產品」。他觀察到,「許多傳統麵包店的老師傅都將需要它!年輕一輩未必願意傳承父業,而老師傅也不可能自己永遠守在店裡作麵包,他們須要更得力的助手!」
陳飛龍口中的「助手」,就是冷凍麵糰。它的誕生,大幅縮短麵包師傅製作麵糰的時間。剛開始是為了解決傳統麵包店的問題,沒想到後來大型連鎖咖啡甜點商店興起,如85度C等都成了他們的重要客戶,「我們的原料隨著85度C的擴建版圖,也跟著漂洋過海到美國、澳洲及中國了!」陳飛龍瞇眼笑稱。
冷凍麵糰同時順利推進美國的中國超市「大華超市」,南僑提供的是包套「一條龍式」的服務,提供相關設備,也代訓麵包師傅;並順勢將中華美食如蟹殼黃、一口酥等中華小點推進去。陳飛龍形容,「立基於華人生活文化的小點,因為是我們擅長的利基,在海外就有機會點。」
急凍熟麵的推出,是另個南僑「練功」成功的範例。這來自日本的技術,原本被日本人用在烏龍麵上;陳飛龍與日本合作引進台灣後,因為售價比一般麵條貴上四倍,初期除了日系賣場外,其他地區的銷售幾乎都不動。
但陳飛龍仍深信它是未來的主流,理由還是:「傳統賣麵師傅遲早會發現它的方便及優質。」他不惜自己開店,向世人展示:急凍熟麵風味絕對不輸知名麵店,更陸續開發讚岐烏龍麵、讚岐大膳拉麵、皇家義大利麵、阿里山烏龍茶麵、大膳蕎麥麵等各類麵品,直到他們連口感最特殊、Q勁十足的北方刀削麵都能做出來時,果真令業界盡數折服!
目前,已有一萬多家台灣餐廳採用南僑的急凍熟麵,包括知名的刀削麵店;它更順利進軍澳洲、歐洲、香港、美國及中國市場,甚至回攻同樣很會吃麵的日本市場。
做完麵糰及麵條,陳飛龍的腦筋並沒有因此打住,還積極轉向同為中華主食的米飯之上。米飯價錢高不了,除非增加附加價值!於是南僑從「方便」及「健康」下手,開始推出有助於降低血糖的「膳纖熟飯」、及有助於降低血脂肪的「健康雙麥熟飯」,這個陳飛龍口中「用電腦煮三天的大鍋飯」,用最優質的台九號米,採無塵無菌包裝,最大特色就是在常溫下,可以保存一年之久。
此外,南僑還發展米果。「旺旺到中國設廠,我們就轉去泰國設米果工廠,」陳飛龍開玩笑道。當別家品牌的米果偏向油炸重口味,南僑就改走低油健康、烘焙路線,差異化的作法讓它順利推向西方市場。
台商進攻中國的彈藥庫
面向國際,南僑化工從華人自有的生活文化,堅守本業油脂,同樣發展出無限商機;看待中國廣大消費市場,陳飛龍自知吞不下這大片江山,但他從油脂延伸的小麥、米、乳品、冰淇淋等基本原料及食品,努力扮演台灣食品商進軍中國的「後援」。有媒體直稱南僑就像是「軍火商」,專門提供台商進軍中國的「彈藥」及「作戰部隊」,光是如此,就有賺不完的錢了!
這就是南僑化工不畏服貿、立足中國及海外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