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公益新趨勢 善經濟崛起 翻轉全世界

製作人:張淯 社長|文:徐偉珍、簡淑芬、陸寶笙、陳湘|責任編輯:林玟玟|核稿編輯:陳曉玫

悟覺妙天禪師說:「修行,讓人的心愈來愈善良,增長智慧,促進和平,而『淨化人心』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一件事。」星雲法師說:「善很柔軟,但,很有力量;善在點滴,卻能匯成汪洋,成就大善。」聖嚴法師說:「善良是一種高貴的氣質,它可以令你在人群中發出非凡的光芒。」心道法師說︰「我們要有一顆善良和智慧的心,這是最好的明燈。」證嚴法師說:「消滅惡,不是經由打擊惡,而是擴大善;消滅貧,不是經由打擊富,而是擴大愛。」德雷莎修女也說:「並非每個人都可以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一些小事。」

尤努斯博士則說:「賺錢很快樂,幫助別人更快樂,超級快樂!」究竟如何能幫助別人快樂的賺錢呢?途徑只有一個,那就是「善經濟」!「善經濟」透過幫助經濟弱勢的族群,讓他們對生活、對未來產生信心與希望,於是社會型企業以「善經濟」的新型態,成為改變未來世界的救贖和新力量!而尤努斯博士做「窮人銀行」最初就帶著善良的基因,而且尤努斯堅信窮人是有信用的,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他們掙脫貧窮的唯一機會,如果把信用搞砸了,以後再也借不到錢,想翻身難上加難。

一個牧人,家中養了100隻羊,生活平靜安逸。一天,牧人一如往常牽著羊群出門,但其中1隻羊卻在行進間迷失,於是牧人急忙前去尋找那丟失的羊,找到後便歡歡喜喜的回家。貧窮族群就如同那隻失喪的羊,引頸期盼有人能看見、填補他們的需要。但在資本主義長年席捲之下,被壓得喘不過氣的貧窮族群只能絕望地度日如年。然而這些年,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開始反思,資本主義一直以來究竟對社會造成了哪些影響,帶給這個世界什麼價值,同時也著手建立以「利益社會」作為出發點的新型經濟模式–「善經濟」。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修行,可以讓我們的心愈來愈「善良」,而「淨化人心」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一件事。

脫貧革命

「善念」是種無形資產,「經濟」則是有形資產,究竟「善念」與「經濟」可否發揮1+1大於2的精神,成為「善經濟」(Economic of Common Good)的公益循環,則是現代社會型企業的一大挑戰。

大環境在資本主義的驅使之下,私利極大化的發展並不必然造成公共利益的產生,這也就是馬克思(Karl Marx)所批判的「剩餘價值分配不公」,與「無止盡的階級剝削」,至今,全球貧富差距已達前所未聞的驚人程度!國際扶貧發展機構「樂施會」(Oxfam)在2015年報告中,便已指出,全球1%人口的財富已超過全球人民財富的總和;到了2016年,全球貧富差距急劇加大,全球前8大富豪所擁有的資產,更是等同於全球半數人口36億人的總和!

星雲法師開示:善很柔軟,但,很有力量;善在點滴,卻能匯成汪洋,成就大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善良的心。

然而這樣的困境,隨著5G時代的來臨,即將產生翻天覆地的變革!5G創新可以超越很多界限,不僅僅是通信技術的改進,更引領新科技時代的來臨。改變最顯著的將在中國大陸,一方面,中國大陸傳統和現代的開放模式,將讓中國大陸在2020年於世界範圍內引領公益的發展;另一方面,隨著5G技術的發展,新技術、新手段也將促進中國大陸公益領域在2020年出現突飛猛進地增長,說穿了中國大陸這一回,將運用「善經濟」重回世界舞台,造成下一波脫貧格命!

想像5G科技改變很多生活場景,而5G的賦能,使我們生活更便捷,使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嗎?過去總以為這是天方夜譚,但,轉瞬間,你將發現每天起床後,打開汽車行駛的軌跡,將其轉化為公益行為,由企業買單,而這就是我們未來把公益和商業融合,讓商業更好地為公益賦能的生活場景。

證嚴法師開示:用善良的本性去說話,言語之間用心、謹慎、婉轉,這是「直心」;聽別人說話,縱使是很不好聽的話,能出以善良的本性去善解他是好意的,這也是「直心」。

以人為本

5G時代公益新趨勢兼具「科技」、「年輕化」和「商業」等為善行賦能的公益新模式,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不管技術怎麼改變,起心動念是想讓社會更美好,熱愛公益的心和對待社會的溫度都是不變的。值得注意的是在5G時代,會給公益發展趨勢帶來三個改變:

  1. 公益的廣度,傳統的公益有了技術的支撐,參與範圍會更廣;
  2. 基於5G的超快速度,公益會更高效;
  3. 公益的深度會增加,以前做公益、做支援更容易被局限於時空。

因此,過去在公益慈善領域無法解決的,如留守兒童、醫療、文物保護等問題都會透過技術得到更好的解決。比方說,原本社福團體只有500萬的捐贈人次,但在透過5G技術後,一個活動就增加到一年捐贈人次的二倍。但當然,我們一面倒的只依靠新技術,如果趣味性、參與性、創新度不足,光靠技術,恐怕也只能鍛羽而歸!

聖嚴法師開示:「善良」是一種高貴的氣質,它可以令你在人群中發出非凡的光芒。

不管是哪種性質的公益,本質都是向善,但傳統的公益時代,我們很難更快速地被別人理解,所以必須花很多時間、力氣到處去找人談。但是5G科技來臨,我們可以更快速透過影片、宣傳片,讓大家了解我們的目的,轉變很多人的想法,進而促進絕對貧困的消除。

我們可以預見的未來,2020公益領域,即將出現十大新趨勢:

  1. 公益為社會扶貧帶來新機遇;
  2. 養老事業或成爆發點;
  3. 公益為鄉村振興賦能;
  4. 社會互助深度發展;
  5. 志願服務獲更多人認可;
  6. 大病救助與社會力量對接;
  7. 兒童保護更受關注;
  8. 殘障融合保障更充分;
  9. 廁所革命備受公益界關注;
  10. 科技慈善讓科技融入生活。

其實公益和商業的出發點,都是解決社會問題,未來,商業和公益將通過生態邏輯實現融合。公益的核心是以最少的資源和最低耗的方式,最大可能地實現商業和公益共振。據了解,用生態邏輯做商業,就是大公益,而且5G等新科技,會為公益領域帶來的新變化。同時,科技賦能慈善事業,主要體現在聚合和賦能上。科技可匯聚社會各方面力量,打破信息、時間、地域壁壘,加強協調,通過硬科技解決社會問題。

特蕾莎修女經典語錄:原來「善良」是活著的最高境界!愛自己,愛他人,哪怕生命微小到只是一根細小的燈芯,燃燒了,就能照亮自己或照亮他人!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在其著作《國富論》一書中表示,自由市場表面看似混亂而毫無拘束,實際上卻是由一隻被稱為「看不見的手」所指引,他曾說:「我們不能期望自己的晚餐來自屠夫,釀酒師傅或麵包師傅的慈悲,而是要期望我們的晚餐來自他們對本身利益的關心。」因此「善經濟」將是未來的一種救贖。

心道法師開示︰我們要有一顆善良和智慧的心,這是最好的明燈。

2019年出版的《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書中闡釋,投資的類型出現了至今未停的長期轉變:「有形資產投資逐漸減少,無形資產投資愈來愈多。」在無形資產投資長期成長的大趨勢下,順應這種趨勢的策略比逆勢而行的策略更有希望造就繁榮。

5G時代的宗教變革
一直以來,普世認為宗教具有安定人心、淨化社會的功能,更能夠透過信仰的力量引領人心、發揮大愛,舉凡慈濟的證嚴法師、法鼓山的聖嚴法師、佛光山的星雲法師、禪宗的悟覺妙天禪師、甚至是德雷莎修女…..等,他們都具有悲天憫人的胸懷、當哪一個角落需要他們,不管是如何的艱難,他們一定想方設法去協助每一個有需要的人,這不僅僅只是公益慈善,時至今日,透過5G科技,已成為一股善經濟的力量!
5G時代,讓公益慈善的理念可以傳播的更遠更深。但不是每一個公益慈善項目都可以廣為人知。所以,既然技術不再是一個門檻,就要考驗項目的設計能力,包括組織能力、如何激發大家的善意、如何增進對某項目的認同,這都是傳播時要做的事情。
5G公益新趨勢,一定要關注到傳統公益之外的方向,5G代表著技術無限可能性,除了在傳統公益領域,讓它更有效,效果更可測量,還可以影響到更多的人。
舉例來說,5G時代翩然來臨,教會將面臨空前危機!5G之所以不斷引人注目是因為所有專家都預測比4G快100倍的5G將為人類現有生活方式帶來極大的改變。歷史舞台固然高潮不斷,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幾次關鍵性的幕落再起確實出現轉折,例如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機器的時代,宗教改革挑戰了理所當然的威權制度。而這一次,5G搭配著人工智慧,讓人對未來充滿期待。
然而宗教並不是為存在而存在,其最終的目的是為引導人類經由宗教信仰的指導,去惡存善、由染轉淨,達成個人生命的昇華,改善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係,共同建設和諧的人間淨土。

共富時代

「善念」正是促成整個社會和諧的無形投資,對每個成就「志業」的人來說,賺錢從不是首要目標,而是看見人的需要,並且為這份需要貢獻一己之力,讓自己這一份力量,得以影響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乃至影響整個世界。而這份力量,正是從「善」開始,並因此讓這份「善」得以從改善經濟開始,進而改變整個世界不平等的體制,讓「賺錢很快樂,幫助別人更快樂,超級快樂」的理念從我們開始。

尤努斯博士做「窮人銀行」最初就帶著「善良」的基因,而且尤努斯堅信窮人是有信用的,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他們掙脫貧窮的唯一機會,如果把信用搞砸了,以後再也借不到錢,想翻身難上加難。

善經濟時代已經來臨,並且蓄勢待發,但世界上還是有很多貧窮人口、清寒家庭以及弱勢族群等待援助,全球貧富差距的問題也依舊存在,除了貢獻一己之力,企業盡一份責任,政府和民間能夠開始這種良性的互動,將是一個國家產生正向大變革的基礎。經濟病了,「善經濟」的發展或許是一個很好的治癒良方,人們團結地合作起來,達成共善目標,達到共贏。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每個人都有能力改變世界。所以不要小看行善的力量,一個善的念頭,可以激發一個良善的行為,一個良善的話語或舉動,很可能拯救一個人的一生,每個人心中若多一份善意,世界便會多美好一分。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