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報響起 全台房市急凍?

獨家報導文:鄭光乾、張瑤 | 圖:檔案資料 | 獨家報導1150期(4+5+6月份)

去年10月在帝寶前重演的無殼蝸牛夜宿行動,不僅讓房市十餘年的多頭線型出現反轉,同時也喚醒國人的居住正義,迫使政府祭出一連串的打房措施,甚至端出「房地合一」的實價課稅大菜,欲營造一個合理、穩健發展的房地產市場。
雖然,財政部自農曆年前推出的「房地合一」改革方案,仍面對很多質疑,財政部這次似乎仍鐵了心,決意擺脫全球唯一落伍房地稅制的笑柄,在4月將全案送行政院會。

府打房的決心究竟有多強烈?對此,房地產界私下有個評估的「指標」。
這幾年來政府打房不斷,但是成效有限,不只民眾不信任,業者對政策也始終保持觀望態度,直到去年某建設集團董事長被收押,建商才意識到,原來政府這次「玩真的」。
事實上,從2014年上半年建商推案量雖然仍為前一年同時期的兩倍,但從實價登錄可看到高雄某新建案從60萬下跌至28萬,跌幅超過5成,已可看出房市泡沫端倪。無獨有偶,北台灣新建案房價跌幅也達1成,2014年的成交數更直逼當年SARS期間慘狀。
即便房價出現反轉契機,但對民眾來說,目前的房價仍舊「高不可攀」。根據內政部與3月初完成的最新房價負擔能力統計指出,去年第3季,台北市上升至15.19倍,新北市唯一2.81倍,分別創下近5季、4季以來的新高,如此高的房價,也難怪會引來一波波的抗議行動。

低利即將退場

25年前,因房價在短短2、3年內飆漲近3倍,進而引爆了10萬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如今25年過去了,房價在先前的基礎上,又漲了15倍之多,當年無殼蝸牛夜宿的忠孝東路每坪房價漲破50萬元,台北豪宅每坪更喊到3、4百萬元。
房價一漲再漲,政府又拿不出有效的房市政策,再加上薪資倒退回十幾年前標準,無怪乎會讓無殼蝸牛運動重現街頭。
其實整體來說,這波房價上漲的主因,與低利率的環境脫不了關係,再加上遺贈稅、遺產稅等減稅措施,造成游資亂竄,大量資金投入房地產,進而引發一波十餘年的多頭行情。
從1990年前後動輒超過10%的商業銀行基本放款利率,到2003年以後的3.3%、2009年的2.5%,的確提供投資客一個增加投機槓桿的溫床,助燃於房價飆漲,逐漸吹成一個大泡沫。
不過,自從央行總裁彭淮南提醒房貸戶,利率不會永遠維持在低檔,要注意償債能力,市場開始嗅出不尋常的氣息。無論原因是純資金緊縮還是QE退場,當市場一般預期心理已認為利率終將走升,國內房地產市場也逐漸籠罩一片山雨欲來的陰影;換句話說,升息意味著增加財務成本,風險因素加大,迫使其投資可能趨於謹慎。
一旦利率走揚至3%以上,貸款買房的一般受薪階級負擔將更為沉重,若貸款人繳不出房貸,斷頭或法拍的房子將大量釋出,這對正處高檔房市的殺傷力,恐怕會比過去更明顯、更快速。
另外,政府一連串的打房政策,從實價登錄、奢侈稅到囤房稅,再到央行擴大房市信用管制措施、「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等措施,的確讓一再飆漲的房價受到相當程度的壓抑。
稅改後,高資產非自用客戶受所得級距影響,若有不動產交易,將成為稅負最重的一群,未來在不動產市場上,套利型的投機客更難以生存,暴漲的榮景短期內將不復見。115004801

奢侈稅退場

財政部2月12日推出房地合一課稅方案後,即言明自用住宅不受影響,長期持有影響輕微,售價4000萬元以內,6年內享有一次免稅優惠,短期炒房與外資等非居住者,稅率拉升至30%,與一般17%的分離稅率形成區隔。
財政部研究指出,現行稅制缺失,包括房地交易,土地課徵土地增值稅、房屋課徵所得稅等稅負偏低。舉例而言,出售持有8年房地獲利207萬元,土地增值稅3.7萬元、房屋交易所得稅5.2萬元、總稅負8.9萬元,而租稅負擔率4%,同年度內買賣土地不課徵土地增值稅,如果出售持有未滿1年房地獲利104萬元,土地增值稅0元,房屋交易所得2.3萬元,租稅負擔率2%,不動產業者可運用房地價格比,規避所得稅負。
另外,若不動產業者興建房屋出售,總售價32億元,房屋土地售價比為34:66,獲利13億元,土地增值稅0.75億元,房屋交易所得稅0.14億元,總稅負0.89億元,租稅負擔率7%。對此,外界批評聲不斷,認為有改革必要性。
事實上,全球主要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澳洲、加拿大、日本、韓國等,都採「房地合一制」,房地交易所得分開課稅的國家。因此,財政部確立改革規劃的目標,將建立合理透明稅制,包括自用住宅免稅、長期持有優惠、抑制短期炒作、調整豪宅稅負,且能導正社會資源合理配置。
而沸沸湯湯的「房地合一稅」,在歷經七個版本之後終於定調,從最初的重稅轉變為輕稅,由奢侈稅轉型為「房地合一稅」。
改革規劃的方案,主要包括個人出售房地、營利事業出售房地,個人出售房地部分,初步規劃參照特銷稅規範課稅範圍,僅對出售房屋、房屋及其坐落基地或依法得核發建造執照之土地課徵。

財政部版「房地合一」稅制

2016年1月1日起,出售持有期間在2年以內者,按課稅所得課30%,2016年1月1日起取得並持有超過2年者,按課稅所得課17%,估計第一年納入課稅範圍件數僅5251件,占全國房屋戶數974萬戶之0.05%,占每年交易件數35萬件之2.51%。
有關租稅優惠,自用住宅重購退稅部分,重購價格高(等)於出售價格將全額抵退稅,當重購價格低於出售價格則按售價比例抵退稅。另外,自用住宅免稅部分,夫妻及未成年子女設有戶籍、持有並實際居住於該房地連續滿6年且無供營業使用或出租、出售房地總價額在4000萬元以下者享有免稅,但6年內以一次為限,如果長期持有還有優惠,出售房屋、房屋及坐落基地按持有第三年起,每年減徵4%,最高減徵80%,僅持有可供建築之空地者,減徵率減半。
課稅稅基方面,土地增值稅維持現制,以所得額減公告土地現值漲價總數額,再考量長期持有減徵課稅,也可以消除重複課稅,使土地增值稅租稅優惠不受影響,而課稅稅率部分,居住者自2016年1月1日起,出售持有2年以內者,課30%比例稅率,自2016年1月1日起,取得且持有逾2年者,課17%比例稅率,至於非居住者,課30%比例稅率,個人出售房屋課稅方式採取分離課稅,於所有權移轉的次日起算30天內申報納稅,盈虧互抵,虧損可在以後3年度的房地交易所得扣除。
至於營利事業出售房地部分,課稅範圍同個人,估計第一年納入課稅範圍件數為1060件,占全國房屋戶數974萬戶的0.01%,占每年交易件數35萬件的0.3%,有關課稅方式,與現制相同(併入年度結算申報課稅),課稅稅基方面,土地增值稅維持現制,以所得額減公告土地現值漲價總數額課稅,土地增值稅租稅優惠不受影響,有關課稅稅率,按17%稅率課稅,總機構在境外營利事業30%稅率課稅,盈虧互抵,與現制同,虧損得後抵10年。
「房地合一」稅制實施之後,特種貨物及勞務稅不動產部分停徵,不動產所得稅制健全透明,有助不動產相關產業健全發展,且土地增值稅維持現制,漲價總數額自房地交易所得中減除,消除重複課稅,土地增值稅優惠同步轉軌,不受影響,所增加的稅收用於照顧青年、弱勢者及老年人,有助縮減貧富差距,用途包括提供青年自購住宅貸款利息補貼約3.4萬戶,金額7.5億元;提供弱勢者租金補貼約5萬戶,金額24億元;提供長期照護保險費列舉扣除額,約94萬申報戶,稅式支出10億元。
至於新稅制影響房屋戶數,2015年12月31日以前購入,持有超過2年者不受影響,約99.96%,一戶自用住宅4000萬元以下者免稅,二2016年1月1日以後購入者,持有滿6年以上4000萬元以下自用住宅一戶免稅,如果不符免稅者,亦可重購退稅,一般自用住宅幾乎不受影響。

抑制短期投機

至於外界討論的房地合一政策四大焦點:稅率太低、自住免稅門檻太高、長期優惠太寬、日出條款太寬,財政部長張盛和則特別提出說明。
有關稅率太低部分,2年內適用30%,2年以上適用17%,除了採行累進稅率的無法比較外,世界各國,日本長期適用20%的稅率、短期是39%,美國長期是15%、20%與25%,中國大陸20%、香港15%,顯示台灣的稅率並沒有太輕,將再與各界討論,尋求共識之後,預計6月立法,明年正式啟動。
至於自用住宅免稅門檻4000萬元是否太高,財政部表示,此標準是採央行對豪宅的定義,且世界各國對自用住宅都給予很大的優惠;而長期優惠太寬,我國每年減4%,持有12年才減40%,22年減80%,而法國22年全免,韓國10年減80%,台灣並沒有太寬鬆;至於日出條款是否太寬,新法自2016年開始,其實是自2014年1月1日啟動,從總額課稅改成差額課稅,即採用奢侈稅退場,來換取「房地合一」課稅制度。
改制之後,第二年起就可以增加稅收,用於照顧青年、弱勢及老人,改善貧富差距,提供青年貸款利息補貼、租金補貼、長照保險扣除,對稅負擔的影響,改制前後差異頗大。
針對房地交易,土地課徵土地增值稅、房屋課徵所得稅稅負偏低的問題,改制前租稅負擔率4%,改制之後為14%,同年度內買賣土地不課徵土地增值稅,亦無所得稅,如果出售持有未滿一年房地,改制前租稅負擔率2%,改制之後為30%,讓出售房屋、土地稅負合理調整,針對不動產業者興建房屋出售,改制前租稅負擔率4.4%,改制之後為17.3%,稅賦則大幅提高。
對於一般自用住宅幾乎因自用住宅符合自住6年可免稅,如換屋之重購自用住宅也可退稅,持有2年以上之房地,第三年以後稅率降為17%,所得還可減徵,有助於鼓勵長期持有,對長期持有者影響輕微。
財政部表示,「房地合一」稅制主要是針對短期投機及豪宅課以較重之稅負,有助縮短貧富差距,2年內買賣之房地雖由總額改差額課稅,但稅率提高為30%,第三年以後稅率降為17%,對短期投機課以較重之稅負,足以抑制短期投機。
此外,此稅制僅對交易金額在4000萬元以下案件提供自用住宅免稅優惠,高價之豪宅交易無免稅優惠,也有助縮短貧富差距。

表一:財政部房地合一稅制表
表一:財政部房地合一稅制表

房市面臨盤整

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認為, 儘管打房政策已嚇跑短線資金,但政府政策對於經濟火車頭的房地產業仍未見鬆手之意,雖說調查指出不動產的保值性仍大幅領先其他理財工具,現實的買氣卻已在瀕臨潰散邊緣,劉天仁認為打房應該適可而止,否則恐有硬著陸的風險。
內政部長陳威仁則認為,「房地合一」課稅對抑制房價有壓力,加上央行採取具體的信用緊縮動作,房價欲漲不易。
林慈玲更直截了當的說,台灣房價已走了10年大多頭,不應再繼續上漲,房價要上漲,必須有經濟發展環境改善,社會發展才能支撐高房價。林慈玲認為,今年應會有房市反轉向下的訊號,但房價會在目前水準盤旋多久才向下,且向下速度會多快等,都必須再作觀察。
內政部也強調,目前空屋率仍有80萬戶,將儘量鼓勵愛心房東租屋平台,去化一部分;同時今年7月修改住宅補貼條件,擴大住宅租金補貼至五萬戶。
內政部將會推出住宅租金補貼作為住宅政策主軸,未來10年內要興建社會住宅3.4萬宅,台北市甚至要興建5萬宅,要照顧弱勢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