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也能獲得辛勤耕種的成果 生態綠咖啡 讓公益變成好生意

獨家報導文:張煌仁|圖:中央社

過去做公益,可能只是捐款,捐物資而已。現在做公益,不但可以變成一項永久的事業,還可以是個賺錢的投資。以販售公平貿易咖啡的「生態綠」咖啡店,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目前,「生態綠」咖啡店在接受創投與財務輔導後,今年初已經成為台灣首家以公益型態登錄創櫃板的企業。

台灣,當前的資本市場都是「營利事業」申請上市櫃(IPO)籌資的,鮮少有以「公益」為基礎的公司向投資人招手。這些年,在金管會力推創櫃板的情況下,今年開始的創櫃板預估將可幫助七十家微型企業發展、籌資二點一億元,也包含新興的社會企業。
「我們非常期待社會企業加入創櫃板的家族!」櫃買中心上櫃審查部協理李愛玲這麼說。
她進一步解釋到,雖然台灣社會企業的專法、定義目前仍未明確,也沒有相關鼓勵措施。不過,若能吸引以公益為重心的社會企業家入創櫃板,則資本市場將可開創新的一頁,也對於民間的社會公益力量增加動力與活水。所以,李愛玲表示,未來國內將不只一家社會企業評估上櫃可能。

生態綠咖啡只專心販賣公平交易的商品

讓公益也能夠上市籌資

「公益也是一門好生意」,華陽中小企業開發董事長王韋中說,他長期操作政府基金,熟悉創投遊戲規則,但自認是創投界「怪咖」,希望打破外界「社會企業只能做公益」的迷思。他說:「如果做好事的同時又能賺錢,何樂不為?」

王韋中在二○一三年中以無支薪的方式接下生態綠董事長一職,一手包辦公平貿易商家生態綠募資計畫的大小事項。他說,生態綠目前雖然在創櫃板中被歸納為農林畜牧業,但是卻是台灣第一家以公益形式的農林畜牧企業來上創櫃板,未來希望為更多在地社會企業,注入「以商業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的新營運思維。

話說從頭,生態綠成立於二○○八年,兩位創辦人徐文彥、余宛如從社會運動起家。之後再轉換跑道,經營以販售公平貿易(Fair Trade)咖啡及可可等公平貿易產品的生態綠。

從街頭走到店中 推廣公平交易

徐文彥是綠黨成員,投身台灣社會運動與環境運動超過十年,長期關注台灣農村與有機運動的發展。他有鑑於農業發展政策不彰,逐漸扼殺弱勢小農的生存,而與環保相關的有機運動又被商業過度炒作,有機認證成為財團特權。因此想起在英國留學期間接觸過的國際公平貿易認證機制,在協助第三世界國家弱勢生產者脫貧的全球管理與運作下,能確實改善小農的生活。所以,徐文彥自二○○五年開始,著手開始研究,有計畫的推動,將相關研究所得翻譯成中文,整理在維基百科(Wikipedia)上,成為最早的公平貿易運動中文參考文獻。

生態綠的另一位重要發起人,也是生態綠現在的負責人余宛如,長期從事消費市場的行銷工作,曾任時尚彩妝 ModelCo 的品牌經理、澳洲跨國有機保養品牌 Jurlique 台灣區行銷經理。她在澳洲總公司受訓時,有感於有機對環境保護的重要。而且,認為公平貿易商能讓一般人能在消費的同時,就能對國際貧窮社會進行改善,並且使昂貴的有機保養品僅侷限在高端消費的情況改善,平價化的公平貿易商品能讓更多人接受,並能幫助到弱勢生產者與環境。於是,決定善用自己行銷經驗投入公益推廣,辭去原本人人羨慕的工作,在家人反對下展開創業新生活。

對於當時成立生態綠的原因,徐文彥指出,「就是要推廣公平貿易的概念!」他進一步解釋說,有別於傳統農業交易制度,小農經常面對農產價格崩盤,生計遭受威脅,公平貿易訂下「最低收購價」,類似基本工資,因地制宜,透過合作社方式運作,並提撥收購金額的百分之一做為社區發展金,達到照顧農民,間接也促進環保的交易方式。

徐文彥由社會運動轉型經營社會企業

公益咖啡不只要愛心 更要美味

而生態綠成立的初期,徐文彥在社運圈朋友的介紹下,拜訪了台灣唯二的國際咖啡杯測裁判,對方因為四處尋訪咖啡產區,深知即使價錢高貴的咖啡豆,生產的農民拿到的金額也非常微薄,於是大力贊助徐文彥開創公平貿易咖啡市場所需的技術與生財設備。除此之外,還得到台灣烘焙冠軍親自指導,大大降低了徐文彥開業的壓力。同時,在友人的支持下,徐文彥與余宛如成功募集到第一筆創業的資金。

二○○七年初,徐文彥向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LO)提出標籤授權與會員資格的申請。然而,國際公平貿易運動雖然有六十年的歷史,但成立 FLO 成為第三組織、負責全球公平貿易治理、監督與授權的歷史確只有短短十年,台灣並非當初的原始會員,因此 FLO 需對徐文彥的申請另立章程。過程中,因為審核過程特別漫長,徐文彥為了專心於此,毅然放下所有工作。沒料到申請案從年初到年尾,一耗就是一年。在手邊的積蓄不多的情況下,曾多次萌生打退堂鼓的念頭。在女友余宛如的鼓勵下,徐文彥轉而致力練習咖啡專業,為開業預做準備。終於在二○○七年底拿到認證資格,著手成立生態綠。

余宛如以行銷手法打響公平交易商品的名聲

生態綠在資金窘迫下成立,徐文彥與余宛如事事親力親為,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挑戰,徐文彥強調:「我不是販賣消費者的愛心而已,咖啡要好喝,消費者才會回頭購買,唯有持續經營,才能真正幫助生產者。」生態綠進口各地咖啡生豆,除了擁有公平貿易認證外,還強調手工挑選與每週新鮮烘焙。為了追求咖啡品質,兩人常常在晚上十點關門後進行咖啡烘焙、用手工挑除雜豆,往往工作到凌晨才休息。在兩人認真投入的態度與絕對不馬虎的品質堅持下,短短半年,生態綠得到台北市精選優質咖啡店家 TOP30 的殊榮,剛包裝好的咖啡豆一上架,常常被上門的顧客一搶而空。

重回街頭灑下公平貿易的種子

兩個合作夥伴,在生態綠忙碌之餘,也更積極參與社會運動。不論是在自由廣場前的野草莓學運,或是在樂生療養院拆遷抗議,甚至是在全球抗暖化遊行與反核電的街頭運動上,仍舊可以見到徐文彥與余宛如積極參與,甚至是生態綠咖啡桶也到現場地的蹤跡。

也由於徐文彥與余宛如帶著生態綠默默地耕耘下,公平貿易咖啡顯然是社會運動者最佳的打氣品。而生態綠對社會的關照,更毫無遺留的展現在生態綠的部落格裡,二○○八年由中時電子報所主辦的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生態綠的部落格受到評審的肯定,打敗了電影海角七號的官方部落格,勇奪「二○○八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最佳企業組織部落格首獎」。甚至,還曾經與台大社科院學生會合辦的校園公平貿易活動「My Fair December」,宣揚公平貿易的理念。對此,徐文彥與余宛如表示,這些年來的辛苦地播種終於有成果了,看來公平貿易的種子已經在台灣發芽。

目前接下徐文彥與余宛如的棒子,正積極規劃更多公平貿易活動的王韋中說,以往民眾參與公益多以捐款為主,從利己角度出發,「好像在買贖罪券」。他說,食安問題層出不窮,消費者選擇公平貿易產品時,因為不是選最低價產品,可形成正向循環,創造生產、消費者雙贏局面,他深信,公平貿易有潛力在台灣變成一門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