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班牙的服飾品牌ZARA,到日本的UNIQLO,都提供了消費者低價卻具備高品質的商品,且皆採用SPA生產過程,一體化的產品供應鏈,來減少生產時間和成本。其中,最重要的成功關鍵,在於建立完善的客服系統,重視且創造顧客需求,滿足了消費者變化多端的胃口。
繼
Uniqlo 2010年十月開幕,創下排隊人潮長達一週,刷新Uniqlo全球紀錄;隔年,ZARA也宣布進駐台北一○一。兩年內,前者在台展店已達四十三家,ZARA則夾帶ZARA、MASSIMO DUTTI、ZARA HOME及PULL&BEAR四品牌,擁有九家旗艦門市,兩者在中國的門市規模更分別達到兩百六十與七十八。
隨著在亞洲的攻城掠地,也讓這兩個品牌的創辦人在《富比士》富豪榜的名次往前推移,柳井正推升二十二名來到排名六十六,阿曼西奧•奧圖加則擠下巴菲特進入前三大。
不成長,跟死了沒兩樣
這兩個同樣堅持「便宜有好貨」的品牌創辦人,雖然性格大相逕庭,柳井正在嚴父管教下,從小有「山川」的綽號,因為別人說「山」時,他偏要回答「川」,阿曼西奧•奧圖加則低調樸實到讓人謠傳,此人根本是ZARA虛構出來的。
但兩人在全球擴張的策略,卻同樣張揚而兇狠。ZARA在一九九○攻入全球時尚之都巴黎,門市位於巴黎歌劇院正對面,和Chanel、Dior等精品名店同在一條街,Uniqlo同樣自二○○一年起接連在倫敦、紐約和巴黎開設旗艦店。
在此之前,這兩個品牌在本國都已經佔據領導品牌,但因為ZARA所在的西班牙長期蕭條,Uniqlo成長於經濟崩盤的日本,走出去,不斷成長,成了這兩個企業的DNA。
阿曼西奧•奧圖加曾說:「成長,才是企業最高的價值。」
柳井正更直言:「安定才是風險。不成長,跟死了沒兩樣。」
便宜沒好貨?
這兩個品牌的成功,除了改寫時裝產業以設計師馬首是瞻的傳統,更將主導權交回給消費者。
堅持「便宜有好貨」的柳井正,以及被所有精品品牌視為最具創新意識,也最具破獲性的ZARA,除了透過垂直整合設計、生產到上架的流程,讓消費者以低廉的價格也能穿得有形有款,兩者能讓第一線接觸客戶的門市,符合「體驗經濟」價格經濟、價值超值、自助性消費等特色,或許更是讓顧客願意一再回到店裡消費的重要原因。
去年,歐普拉在瑞士精品店遭受歧視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連身價八百億,具超高知名度的歐普拉,都可能因店員的差別待遇,帶回不好的購物經驗。
Uniqlo秉持柳井正「要讓商品像書店一樣齊全,讓買衣服像買雜誌一樣輕鬆」,除了讓銷售能採取自助式,減輕消費者購物的壓力,連帶也大幅降低門市的人事成本。但走進位於東京銀座的uniqlo旗艦店,淨白典雅的門市設計,和亮麗的櫥窗設計,會讓顧客覺得和附近的愛瑪士、Coach旗艦店不分軒輊。
而自九○年代以來,就廣受名模、藝人青睞,許多時尚達人甚至在雜誌上炫耀混搭ZARA和時尚精品的技巧,更不斷透過「衣海戰術」,每年從四萬種設計中挑選出上萬款新品,更縮短商品銷售週期,就連熱銷商品也絕不在架上超過四週,讓客戶每次上門都有新鮮感。
ZARA的破壞式創新
一個來自西班牙小漁港,長年穿著海藍毛衣或藍色牛津布衫「制服」的樸實老頭,竟然把所有精品大廠打得落花流水,尤其眼看才在新裝發表會上發佈,店裡還熱燙的新品,竟然同步在夜店的小女生身上出現,讓ZARA在擴張過程,也累積了不少侵權官司。
但最後,連LVMH的時尚總監Daniel Piette都不得不承認:「ZARA可能是最具創新意識的企業,同時也是最具破壞性的。」
ZARA成長的動力,或許部分來自阿曼西奧•奧圖加貧寒的家境,奧圖加直到七十幾歲還時常跟同事提到,十二歲那年,跟著母親到商店買食物,老闆不斷對他母親說:「何賽法太太,很抱歉,怎麼樣都不能讓你賒帳!」這個屈辱,從此烙印在他心裡,不但讓他決定輟學,從服裝店的學徒做起,往後的六十幾年,更沒有一天鬆懈。
曾有一次,奧圖加向同仁宣布他要休十五天的假,同事紛紛打賭他這次可以撐幾天,結果不到三天,奧圖加就銷假上班。
一勝九敗,成就第一
柳井正從小吃穿不愁,接班後的考驗卻是面對日本「失落十年」的歷史共業。
由於日本的法令對創業者並不友善,總計有高達六○%的法人稅、事業稅和地方稅,還得保留前年度一半的納稅額,讓企業的年度獲利有九成被卡死,無法快速擴張。加上銀行對企業放貸的態度,除了講求人情、關係,也相當高姿態。這讓uniqlo展店初期,資金籌措常遇到困難。
尤其,一九九一年日本開始步入失落的十年,不僅銀行大抽銀根,民間消費更大為緊縮,讓當時已有二十九家門市的unoqlo進退兩難。
但當時,柳井正選擇逆向而為。因為從小父親耳提面命,要他「一定要做第一名,不管是什麼」,讓柳井正決定,既然銀行不願意融資,他乾脆設下每年成長三十家分店的激進策略,推動公司上市。
三年後,unoqlo在廣島證交所上市,九年後,他讓原本接下時年營業額只有一億日圓的公司,成長至一千億元的規模。
八年後,柳井正更將全球金融海嘯,化成推高他身價的巨浪,隔年他在《富比士》億萬富豪榜上前進了兩百二十名,首度進入百大。
第一線員工落實「顧客至上」
Unoqlo能每次將阻力化為助力,除了柳井正本人的拚搏精神,也因為柳井正在人事管理上,摒棄日本企業以往排資論輩、重男輕女的陋習,因此吸引了一群年輕而有活力的員工。在門市管理上,更積極透過「明星店長」和高業績獎金等制度,讓第一線的員工能因落實「顧客至上」,獲得實質報酬。
Uniqlo總部的外牆上,以強烈的字眼:「不會游泳的人,就讓他們沉下去好了」,昭告Uniqlo對日本企業「終身雇用」傳統的揮別。
「企業是無常的,無法永續經營的可能性很大。」柳井正強調。
「無常」兩字,想要喚醒的,除了是過去相信「只要擠進大企業,就能高枕無憂」的日本上班族,又何嘗不是每個還停留在工業經濟的邏輯裡,未能走進群眾聆聽消費者聲音的企業,最大的警訊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