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局長小三事件持續延燒,幕後操盤者從歐巴馬政敵、宿敵FBI、小四凱莉,到CIA內鬨等陰謀論甚囂塵上,受關注程度更甚歐巴馬當選後的布局。
對於引發這一切風波,造成下屆總統候選呼聲最高人選下台的美女傳記作家寶拉‧布羅薇爾,本刊此次掌握全球獨家內幕,為您一揭她布局八年的狩獵計畫!
美
國CIA婚外情風波愈演愈烈,除了牽扯出小四和CIA繼任局長竟然有染的番外篇,因為事關國家安全,各界對於爆發時間點,是否刻意被壓到選後的猜測,更讓這把火直接燒到白宮,讓歐巴馬選後立即避走緬甸。
擒「斐」計畫
當台灣普遍把這個事件看成兩個女人的戰爭,不解一則桃色風暴,為何會讓一個總統呼聲極高的政治明星丟官時,本刊特別訪問到國際政戰學者Ali Wang,為您解析這樁近年來牽連最廣、牽涉層級也最高的羅生門,幕後盤根錯節的祕辛!
尤其,Ali Wang和目前全球媒體瘋狂追逐的女主角寶拉‧布羅薇爾(Paula Broadwell),曾是丹佛大學「國際研究學院」同學,對於布羅薇爾更有第一手觀察。
「布羅薇爾從高中時,就立志走上外交。」Ali Wang敘述,布羅薇爾高中畢業那年正值第一次波灣戰爭結束,因為看到以美軍為首的聯軍所展開的一系列軍事行動,開始思考女性在軍事行動中,是否更能發揮外交的力量。這讓她當下決定報考軍校。進入西點軍校那一年,軍校中的女性比例僅有一○%。
一般認為,布羅薇爾野心勃勃,對斐卓斯(David Petraeus)可說是圖謀已久,勢在必得。從二○○六年在哈佛一場演講中認識斐卓斯,即相中這個上等獵物,隨後以研究論文、寫傳記為理由,進行貼身採訪,逐步展開擒「斐」計畫。
駐阿富汗的美軍並指證歷歷,認為布羅薇爾常穿著能突顯身材的衣服,在民風保守的阿富汗顯得相當突兀,加上斐卓斯身旁的官兵發現,布羅薇爾在將軍面前總是「神態靦腆」,因此認為布羅薇爾一定是愛上這位將軍了。
因此,當布羅薇爾發現半路殺出程咬金,另有一個性感尤物對她圖謀已久的獵物頻送秋波時,自然發出「離我的男人遠一點」的怒吼。因為斐卓斯近年來曾被民主、共和兩黨視為總統候選人人選,只要在他身邊挨緊一點,搞不好未來的第一夫人就是自己。
更大的目標
但Ali Wang指出,高中時就是學校校花的布羅薇爾,雖然向來深知自己的魅力,卻不是花瓶型的美女。她高中時除了是學生議會主席、管弦樂樂團首席,還曾帶領州籃球隊打進冠軍賽,在西點軍校時,更曾打敗群雄,拿下健身冠軍,並擔任過機關槍製造商的模特兒,一路以來,可說是能文能武的風雲人物。
和布羅薇爾一起在丹佛大學研究學院主修「國際安全」的Ali Wang敘述,入學時就盛傳,布羅薇爾立志追隨當時美國國安顧問萊斯(Condoleezza Condi Rice)的腳步,始終和萊斯的指導教授Karen Feste保持密切聯繫,可見她當時就對從政有強烈企圖。
尤其,布羅薇爾從丹佛畢業後,還曾婉拒FBI的延攬,可見比起負責國內反間諜行動與聯邦執法的FBI,擁有海外情報與反間諜行動壟斷權的CIA,更符合布羅薇爾的生涯規劃,由此可見,她對從事外交事務的目標從未改變。
Ali Wang認為,布羅薇爾固然野心勃勃,卻是一步步有計劃、紮實地累積自己在外交事務上的實力。進入丹佛前,布羅薇爾十五年的軍旅生涯中,就已經去過六十幾個國家,在歐洲和非洲累積許多地緣政治分析、反情報、反叛亂工作的研究與經驗。
「布羅薇爾曾說,進丹佛是為了補足她在寫作、溝通與分析技巧的欠缺。但熟悉她的友人都知道,布羅薇爾離開軍旅生活,搬到丹佛,主要是為了配合從事放射學研究的醫生老公。」
在丹佛研究學院中,布羅薇爾雖然同樣追求者眾,但她始終對研究主題和各種學生組織活動較有興趣,除了曾當選學院學生組織會長,也被學院評選為榮譽學生代表。丹佛畢業後,布羅薇爾更選擇以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公共事務碩士所」,和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所博士班,繼續充實自己的研究主題。
而布羅薇爾和斐卓斯第一類接觸,就是布羅薇爾在哈佛期間,遇到前來演講的斐卓斯。專研阿拉伯語言、中東政局和反恐議題的布羅薇爾,向斐卓斯表明希望做這方面的研究時,斐卓斯主動遞上名片,表示可隨時聯絡,從此建立兩人日後的互動關係。
這時,斐卓斯還只是一名陸軍中將。
共和黨的逆襲
至於事件男主角斐卓斯,從原本一個冉冉上升的明日之星,竟因外遇被迫請辭,還被宿敵FBI掀出曾發出上千封Email試圖挽回小三布羅薇爾,而向FBI告狀的小四凱莉,除了和FBI探員過從甚密,甚至和自己的接班人選也有一腿……都讓人覺得斐卓斯的確如他自己所說的「嚴重喪失判斷力」,也讓整起事件宛如一齣八卦肥皂劇。
但Ali Wang指出,這個事件的新聞熱度持久不退,是因為在這些八卦傳聞背後,還有許多疑點尚未解開。
就如同許多國際媒體已點出的,斐卓斯在事件爆發後,其實並沒有辭職的念頭,後來到底是在什麼樣的壓力下自動請辭,各界認為和幾日後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攻擊事件的聽證會脫不了關係。
保守派媒體更針對事件在選後隔天爆發的時間點質疑:「如果(聯邦調查局局長)穆勒向總統隱瞞,或總統向國人隱瞞,將是天大醜聞。」
這些質疑的聲音,除了部分來自共和黨敗選後的逆襲,更吸引一般人矚目的,還是在CIA與FBI兩大陣營的角力。
煙斗和雪茄
Ali Wang說明,從一九四七年CIA正式成立,確立CIA主外,FBI主內的方向後,美國負責國家安全與情資蒐集的這兩大支柱,就發展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
其中,CIA自艾倫‧杜勒斯(Allen Welsh Dulles)接掌後,沿襲英國祕密情報局的牛津康橋傳統所樹立常春藤菁英的形象;胡佛(John Edgar Hoover)領軍的FBI雖也是菁英雲集,卻更強調平民出身,為普羅發聲的形象。
美國小報就曾形容,在FBI眼裡,CIA就是每天叼著煙斗,喝著葡萄酒,總擺著一副冷漠態度的人;而CIA的人則戲稱,如果你看到有人成天穿著白襯衫、黑皮鞋,戴著氈帽四處敲門,不然就是躲在角落咬著雪茄、喝著啤酒,那八成是FBI的探員。
鮮明的色彩、截然不同的文化,也讓FBI和CIA成為好萊塢電影時常取材的來源。
巧合的是,今年好萊塢就分別推出兩部和這兩個機構有關的電影,同時都是大卡司,分別是FBI首任局長胡佛的傳記電影《強‧艾德格》(J. Edgar),由奧斯卡金獎導演克林伊斯威特執導,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演胡佛;班艾佛列克自導自演的《亞果出任務》(Argo),則改編自一九七九年伊朗政變中,CIA「敵後撤離」專家東尼曼德茲,成功援救美國大使館數十名被綁架駐派人員的真人實事。
而美國影集和通俗小說裡,有如○○七般的CIA探員,和現代福爾摩斯般總在犯罪現場尋找蛛絲馬跡的FBI幹探,更是典型「美國英雄」最合適的現代外衣。至於這兩大機構之間的矛盾與互鬥,更是電影和眾多通俗劇的夢幻題材。
美女特務
而現在竟然有個事件,不僅是其中一方直搗另一方死穴,參與層級更出動CIA局長和現任總統,而且就跟所有情報類型電影一樣,除了英雄,還有美人,怎不叫所有媒體為之瘋狂?
Ali Wang開玩笑地說,以「美女外交官」為目標的布羅薇爾,一定萬萬想不到自己會栽在一個另一個「美女特務」的手中,連帶斷送自己和情夫的前途。
小四吉兒‧凱莉(Jill Kelley),目前被戲稱為「拉掉兩個四星上將的女人」,不費一槍一彈、一兵一卒,就把美國僅有三十九位的四星上將中拉掉兩個,無疑是美國史上戰鬥力最強的女人。
據傳,凱莉原本只是向相熟的FBI探員反映被恐嚇一事,沒想到一查,竟發現是由一名女子藉由CIA局長斐卓斯私人信箱發出,間接發現兩人婚外情,這才以「擔心洩密」為由,上呈至白宮。
也有一說指出,FBI一開始並未打算讓這件事擴大,只是因為調查過程中,FBI高層發現檢舉此事的探員,與凱莉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刻意將這個探員排除在調查之外,讓這探員起疑,認為上層試圖掩蓋案情,因此寫信向國會議員揭發此事,促成目前的結果。
但無論如何,可見凱莉的魅力驚人,竟可讓已試圖跟斐卓斯分手的布羅薇爾方寸大亂,讓FBI探員一怒為紅顏,甚至一開始,還試圖隱匿凱莉的存在。
在事件爆發後,所有媒體才知道,凱莉在高級軍官圈裡早已是有名的花蝴蝶,常邀請軍中大咖到她價值一百三十萬美元的豪宅參加派對,並且肆無忌憚地與這些軍官調情。
布羅薇爾就宣稱,曾眼見凱莉在餐桌底下挑逗地撫摸斐卓斯,更曾化名為「凱利巡邏隊」,寫信給約翰‧艾倫(John Allen)等多位美軍將領,要他們別跟「狐狸精」凱莉交往。顯見遇到凱莉這樣的對手,再強的理性和多遠大的抱負,都要先丟一邊,先嗆聲再說,也讓布羅薇爾最終付出慘痛的代價。
台、美外遇比一比
Ali Wang指出,台灣民眾可能很難體會,一個外遇事件為什麼會讓斐卓斯丟官,除了背後的角力與壓力外,也是因為美國輿論對政治人物在婚姻操守上的標準,較台灣高得許多。
Ali Wang舉例說道,一九九八年柯林頓經歷陸文斯基事件後,雖然最終國會彈劾案未能過關,對個人聲望仍有很大損傷,而國務院發言人Newt Gingrich、紐澤西州長James McGreevey、紐約市市長朱利安尼、紐約州州長史匹哲,和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更因爆發婚外情導致失去職位、被迫棄選,或再難翻身的命運。
反觀台灣,從近期的陳致中、吳育昇、李鴻源、黃義交、邱毅,到自稱得到「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的鄭余鎮,只要本身表示「自省」,最後再拉元配出來「站台」,都能從外遇風暴中全身而退。
一樣的情節,兩樣的結局,究竟該歸功於台灣民眾的「包容」,或是對政治的「冷感」與「健忘」,就看各人判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