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紐約市警梁彼得案 看美國消失已久 的聲音

scoop文:社長 張淯 | 圖:取材至網路 | 獨家報導1150期(4+5+6月份)

今年2月,從入圍電影到頒獎典禮,皆再度挑動美國種族禁忌的奧斯卡金像獎才剛落幕,另一個在現實世界上演的種族爭議事件,卻愈演愈烈。
去年11月涉嫌因槍枝走火,誤殺一名非裔青年的紐約華裔新人警察梁彼得,在爭議多時後,仍在今年2月以重罪起訴,引發美國華人強烈反彈。連續多起牽涉種族議題的警民衝突,更讓向有「民族熔爐」之稱的美國,頓成種族矛盾的壓力鍋。

彼得一案,在美引發巨大矛盾,是因其一,這原本是一樁在巡邏中因子彈反彈牆壁,意外致人於死的案件,應該不足以讓大陪審團在一週內,就以二級殺人罪、二級襲擊罪、二級疏忽致險和兩項公職違規,火速起訴梁彼得。但事實上,去年連續兩起白人警察殺害非裔民眾,卻被輕判不起訴,以致引發的全國反警聲浪,才是梁彼得案引爆這個壓力鍋的關鍵。

反警聲浪代罪羔羊

「梁彼得被起訴,只是政客用來平息反警怒火的代罪羔羊。」不僅是在美華人的質疑與抗議,值得注意的是,也是部分來自非裔人士的聲音,後者為的是呼籲,不要因為陷入種族衝突的激情,縱放了應該大幅改革的紐約市警局。
事實上,依據紐約市政府的統計資料,1999年以來共有197人被紐約市警察誤殺,其中卻只有3名員警被大陪審團起訴,最後更只有1人被判有罪,這名被判有罪的員警最終也沒有坐牢。
這個數據,或許還不足以形容911恐怖攻擊後,紐約市警局堪與軍隊看齊的武裝級別,也無法抹滅因警察濫權讓美國冠上「警察國家」的指控。
但懸殊的有罪判例,和梁彼得一案的重判,卻讓人不得不質疑,當今的美國政府,難道真正做到239年前《獨立宣言》所允諾的「人人生而平等」?!

以收藏華裔美國人歷史著稱的「華美博物館」
以收藏華裔美國人歷史著稱的「華美博物館」

華裔僑團大團結

為聲援梁彼得,全美各地華裔僑團,如長島華人協會、紐約亞洲文化協會、華人同盟會、波士頓烽號基金會、矽谷華人協會等社團組織,紛紛表態關注。
而整合各地華人力量,在白宮請願網站(petitions.whitehouse.gov),發起「要求布魯克林檢察官撤銷對梁彼得起訴」連署的「美國華裔平等權益協會」(以下簡稱「華權會」),不但短短2天就累積1萬4千多名連署,日前更已突破白宮需出面回應的10萬門檻。
代表華權會發起此項連署的董事彭禮琨認為,爭取到白宮的回應,或許不能有決定性作用,但對華人的凝聚力及對自己權益的關心,卻有很重要的宣示與教育意義。
同為華權會成員,同時也是以收藏華裔美國人歷史著稱的「華美博物館」的最大支持者許堅則表示,就如華美博物館長年透過歷史文物與華裔移民藝術的策展,呈現華裔在1882年「排華法案」以後的不平等待遇,這次在爭議聲浪下選擇站出來,更是希望華人能夠走出來,為自己爭取權益!

以收藏華裔美國人歷史著稱的「華美博物館」
以收藏華裔美國人歷史著稱的「華美博物館」

歐巴馬的考驗

事實上,光從「民族熔爐」論點的起源,可知美國同化多元種族的標準,始終是有固定傾向的。1909年移民美國的英國猶太人以斯雷爾•贊格威爾,發表了一部名為《熔爐》的劇本,劇中即提到:「美國是上帝的坩鍋,一個偉大的熔爐,歐洲各個種族得到冶煉和重鑄。」這個民族同化的天堂,一開始並不屬於歐洲移民以外的族群。
而後,經歷一次世界大戰,美國早期移民組成的大熔爐,幾乎因「協約國」與「同盟國」兩大敵對陣營面臨分裂,讓美國政府不得不採取一連串高壓的「美國化運動」。此舉雖然強化了國家認同,卻也犧牲了多元性,並為始終隱伏在美國社會的種族、宗教排外主義,種下激化的種子。
更不用說,1930年代,親納粹陣營在美國掀起的反猶浪潮,和美蘇冷戰期間,為了反共,反外裔公民,所通過的各項不平等移民法案。
直至今日,熔爐說早已被「拼盤說」取代。但求和平共處,而根深蒂固的矛盾,則考驗著一代代主政者的智慧。
這一點,從去年密蘇里州布朗案爆發時,美國總統歐巴馬動輒得咎的反應就可看出。從一開始,歐巴馬譴責非裔社區的暴力行為,並為國防部把剩餘軍用物資交給警察而辯護,被反對黨指稱是討好擁有強大工會力量的「警察兄弟會」。
當抗議升高後,歐巴馬決議編列2.63億美元用以改善警察訓練工作,並購買5萬個隨身攝影機,為警察值勤時提供證據一舉,又被前副總統錢尼批評「玩弄種族牌」,指責就因歐巴馬沒有為開槍自衛的警察辯護,才導致種族紛擾擴大。
歐巴馬的考驗,可以從BBC報導的幾項數據來看。
包含,美國公眾信仰研究中心2013年調查的數字,發現有65%的黑人只跟黑人往來,更有75%的白人表示,他們的社交圈裡只有白人。也包括,在平均失業率5.8%之下,非裔民眾的失業率卻高達10%。
此外,BBC指出,在美國的高中生中,有30%的黑人能取得畢業證書,高於白人的27%,表示黑人在高中時的表現不輸白人,但卻只有10%不到的黑人能完成大學學業,低於白人的14.4%。而非裔族群因為經濟弱勢,在高等教育缺席的狀況,更是造就美國500位億萬富翁中,非裔卻僅有個位數的關鍵。

直至今日,「熔爐說」早已被「拼盤說」取代,但根深蒂固的矛盾,則考驗著一代代主政者的智慧
直至今日,「熔爐說」早已被「拼盤說」取代,但根深蒂固的矛盾,則考驗著一代代主政者的智慧

模範少數族裔

但更令人驚嘆的是,在眾多類似的研究調查中時常缺席的族群,尤其是向來被視為「模範少數族裔」的華人。
這些人永遠給人勤奮工作、刻苦學習、守法自律的印象,無論是在各領域的成功華商,或是像梁彼得的父母一樣,分別在餐廳與成衣廠工作,是幾乎不會說英語的老一代移民,一心只希望下一代能實現他們未竟的「美國夢」。共同點卻是,他們很少參與社會運動,參政比例更在少數。
這次,因為梁彼得一案,觸動全美各地的華人社團與個人,齊相在社群媒體與公眾場合,為爭取梁彼得在訴訟上的平等對待而集結。
這股力量能否導向更持續,且更結構性的改革,也值得後續期待。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