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戰情室/一場看不到的台海戰爭已悄悄開打(陸文浩)

共軍信息支援部隊19日成立。圖/截自央視新聞
共軍信息支援部隊19日成立。圖/截自央視新聞

獨家報導特約撰述委員 陸文浩/綜合報導

共軍於4月19日裁撤「戰略支援部隊」番號,並成立「信息支援部隊」。亦將原有「軍事航天部隊」、「網路空間部隊」兵種的指揮層級提升至戰略,與2016年成立「聯勤保障部隊」共列,直接隸屬於中共中央軍委會指揮。不要低估這個小小的改變,一場看不到的台海戰爭已悄悄開打。

有專家稱共軍此舉推翻之前錯誤政策,另有媒體報導新成立者掌管「網軍」。事實不然,共軍在成立「信息支援部隊」前的十幾年探索中,早已分在陸海空軍等部隊部署具有電子偵蒐與電子戰能力等單位與部隊、甚至建置信息對抗裝備。

首先,共軍先後學習蘇、美「信息戰」涵蓋範疇「情報戰」。追溯到,上世紀冷戰時期,共軍觀察到美、蘇如何運用海上各類型特種偵察船與科研船發展「情報戰」。後至,美軍在兩次波灣戰爭前夕,如何以「信息戰」、「制電磁權」裝備與戰術戰法成功癱瘓伊拉克耳目,快速支援軍事行動,結束戰事以減少人員傷亡及裝備損壞。

圖/陸文浩繪製
圖/陸文浩繪製

從有關「信息支援」一詞相關文獻檢閱中發現,大陸各出版單位約從2000年起,出版有關美軍「資訊戰」(大陸稱「信息戰」)原理與實戰、「聯合信息作戰條令」、「網絡中心戰」、「電子戰」、「制電磁權」與共軍「信息戰」等各類型書籍,可真是汗牛充棟。

雖然兩岸同文同種,但在文字上與語意、甚至用法及實際運用,仍略有差別,以至於有部分,誤把大陸稱「信息」為「資訊」全劃上等號,因為源自英文「information」關係。而有時會誤以為共軍又有新的裝備戰術戰法,以成立新單位、掌管「網軍」。但殊不知後者實際原為共軍「網絡空間部隊」。(參考4月20日報導「共軍信息支援部隊成軍 掌握台海電子戰場」)

其次,一般對於共軍這「合了又分」,有許多猜測。但對於中國任何事物發展,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看皮膚以下的深層部分,其是否有「質的精進」。許多喜在網路上搜尋關鍵字,以節錄部分或一句「共軍聯合作戰綱要試行」就翻頁,而未實際去查閱相關書籍。殊不知,源頭需要查閱有關大陸「信息戰」相關書籍,而不是聯合作戰。再者,要結合時況,近年共軍軍事事務發展在信息戰部分與在台海周邊的活動態勢去找尋蛛絲馬跡,才能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圖/陸文浩繪製
圖/陸文浩繪製

探究共軍這次小幅度軍改,並非專家所稱政策失敗。反觀,因為戰略發展正確、這幾十年來上述軍兵種發展中各項裝備發展與戰技有跳躍式的進步。現嚴格來說,就只是爭一個「定位」。

因為,中國大陸許多事物都想有別於他人,但其實本質變化過程是相差不多,只是名詞是具有「完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的戰略舉措」、「具有軍方特色的網絡信息體系」等,類似「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詞。

簡單來說,共軍就是仿效美軍「網絡中心戰」概念,「運用計算機(電腦)與網絡(網路)整合情報信息,以信息設備進行電子戰,支援陸海空軍火箭軍等軍種聯合作戰。」此謂共軍「信息支援部隊」的任務。反而信息戰中的傳統心理戰,對敵施行認知作戰、軍民心理威懾,居於原隸屬無須納入「信息支援部隊」任務。

最後,共軍成立「信息支援部隊」,除前項著重運用電子設備癱瘓敵方情監偵系統,以支援軍事作戰行動。另可望藉此整合各方戰場環境各類信息,呈現戰場態勢感知系統以支援聯合作戰。

這十幾年共軍在發展「信息戰」的過程中,一直不斷地反覆「調研」。先複製蘇軍硬體、後學習美軍軟體系統與組織規劃,以他人長處及符合自己體制與運作的模式,重新律定成為研究、整合、律定「制電磁權」的專業兵種部隊。重點在於如何運用己方電子設備癱瘓對方的指管通資情監偵C4ISR系統,將是信息支援部隊一個重要課題。

圖/陸文浩繪製
圖/陸文浩繪製

反而「軍事航天部隊」長期仍屬於獨立單位,致力於太空事務發展。載人與航天器相關設備的發射及返回,皆需要陸海空軍部分支援保障。其實,共軍應該更精準地把信息,命為電子支援部隊,但最終總要符合具有中國信息支援特色的專業部隊名稱而有別於美軍。

回顧,新成立的「信息支援部隊」分子,其實早已平時深植在陸、海、空、火箭軍等四大軍種所屬作戰部隊,另隸屬於作戰單位附屬的情監偵信息支援單位,有些陸海空武器載具內部均有裝設基本的信息對抗系統與裝備。(參考0422台灣戰情室/台海安全亮橘燈 中共信息支援部隊成軍 情偵監威脅大)因此,成立此具有戰略階層的兵種,另一個宗旨如何整合聯合作戰部隊、各戰場、各領域、各階層即時信息與作戰圖像等,以有效地支援前線或伴護作戰單位軍事行動,可能將是後續最大的考驗。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陳守仁孫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中華經略國防協會研究員、文化國發所博士)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