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極音速巡弋(雲峰)飛彈量產 要看美方是否真的不再管制關鍵模組

2019年8月,台灣正式宣布量產射程1500公里的「雲峰」極音速巡弋飛彈。圖/取自中科院官網
2019年8月,台灣正式宣布量產射程1500公里的「雲峰」極音速巡弋飛彈。圖/取自中科院官網

周宇平/前國防部參謀本部飛彈指揮部計畫處上校處長、前空軍飛彈預警中心指管長

長久以來,台灣軍方(中科院)在飛彈系統發展上雖有極佳的表現,但在導航模組/引擎總成/衛星訊號等高階需求上,總是有太多被管制輸入的限制;以往,只要是採購單位(END USER)是中山科學研究院(CSIST後改制為NCSIST),往往就無法獲得相關高階模組,所以中科院在飛彈的效能上,猶如千里馬被圈地而養,受限頗多。

據報導,去年經政府高層同意,台美雙方單獨簽署「飛彈科技管制建制」(MTCR)協議,代表我方遵守該規範;從今年起,美方對台開放飛彈製造相關技術與生產推進劑等關鍵原材料設備,並可合作進行飛彈測試等準盟邦待遇。

若此次美國確定開放管制,相關模組可以「開綠燈」,對中科院各項飛彈系統能力上就像是「汽車引擎裝渦輪」,功能必將提升,各國的管制性產品或也可放寬輸台限制,中科院的飛彈能力將突飛猛進。

大家或許記得,當年海軍雄三飛彈誤射,一艘非金屬製漁船被擊中,新聞披露後,雖引發國內民眾對軍方管制作為的批評,但在國際上卻讓中科院這枚自製的艦對艦飛彈打響名聲,甚至多國曾經表達採購意願。

但台灣畢竟受到太多制約,又因軍武的輸出茲事體大,管制甚嚴,也有政治力牽制,自製系統雖出色,但難走進國際市場,否則以中科院的飛彈技術與產品,終將大放異彩,甚至可能執國際軍工飛彈系統之牛耳。

「飛彈科技管制建制」不只涉及飛彈系統的部分,其他如戰機用引擎、戰車用120MM砲、艦用飛彈發射器與雷達等,仍然在管制項目內,且仍然要注意的是,當採購開始,我方的數量與能力(如精度)就易受到美方掌握;因此,簽署前的分寸拿捏,軍方勢必極為掙扎,但終歸是一件好事。

以長程飛彈而言,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高階導航模組與衛星定位系統若是可提高精度,要想比照美軍從建築物窗戶飛進去,這樣的能力就接近許多,可想像威懾力必增,筆者參與建軍多年,中科院殫精竭慮發展新武,未來必定讓軍方實力大增。

但硬體只是其一,整合的能力也要具備,相對的,研發與操作系統的高階及成熟人力的聘任留用,才是軍武發展的重要關鍵,也才是軍力綜合性的高效指標啊。

※以上意見不代表獨家報導立場※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