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從日本自民黨「五五體制」 解析沈慧虹參選新竹市長

特約記者雷明正/新聞分析

進黨在新竹市所推出來的參選人為前副市長沈慧虹,在前一陣子民進黨歷經許多風波,讓本來知名度不高的沈慧虹聲量一直起不來,不過從沈慧虹投入參選這件事情來解讀,那就是民進黨已經擺脫街頭政黨,真真正正地完成「自民黨化」,成為一個國家政黨。

日本由自民黨長期執政,非因日本人對政治不關心,而是右派兩大勢力所致。以技術官僚為主的「保守本流」,和保守派政治家所組成的「保守旁流」,兩大勢力在1955年合併為自由民主黨,奠定了長期執政的基礎。而保守本流出身的首相如佐藤榮作或是池田勇人,以技術官僚身份投入選舉,當選後也利用自己的專業,帶領了日本戰後高度經濟成長期,這也是日本政治所稱的「五五體制」,一直到1993年自民黨才失去政權。

這五五體制的完善在於,將個不同意識形態包攏在一個政黨之下,透過派系之間的鬥爭去做政策思辯,個不同的利益團體都在同一個政黨之下,這也是讓自民黨屹立不搖,選舉百戰百勝的關鍵。

國民黨在90年代民主化後一度往這方向前進,代表外省技術官僚的孫運璿,後來有連戰和宋楚瑜、以及本省菁英的李登輝、林洋港或吳敦義等,讓國民黨在解嚴後也是90年代的選舉中連戰皆捷。不過國民黨本省、外省兩派系間缺乏政策思辯,歷來分歧都變成意識形態上的鬥爭,最後兩度出走,組成新黨、親民黨等,都在本質上弱化了藍營的政治實力。

90年代國民黨一度流行讓公務員參選,最典型者莫過於台大系主任出身、擔任過交通部長、外交部長的連戰,然其公務員資歷造成其形象僵化;民進黨傳統上與軍公教較疏遠。軍公教雖被視為國民黨傳統鐵票,但隨著政黨多次輪替,黨國體制崩解,加上多次裁軍、年改等痛苦掙扎過程,軍公教鐵票也不再是國民黨專利。

作為少數行政官僚出身、代表民進黨參選的沈慧虹,從出道以後所塑造出來專業技術官僚的形象,不管是拆除北門忠孝橋,或是黃珊珊的脫口稱讚,都體現出民進黨開始擺脫街頭草根政黨,往行政體系靠攏,甚至以長期執政為終極目標的企圖。

為什麼一樣是副市長,柯文哲推出黃珊珊卻沒有這樣的感覺?因為黃珊珊出道就是以民意代表身份,與沈慧虹默默無名一路從基層公務員上來有很大差異,黃珊珊從接下副市長職務就與選舉話題脫不了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民眾黨在新竹對上沈慧虹,話題卻老是在檢討林智堅上打轉。

從沈慧虹最近的表現來看,還停留在專業技術官僚的謹小慎微,與跨足政治家的目標還有些差距。既然民進黨要她辭去公職來參選,在政治上的課程還是應該多少給予補救,否則為了選舉毀掉一個技術官僚,不僅有愧沈慧虹的為民進黨犧牲,若成為未來行政官僚從政的負面示範,損失更難以估計。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