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齊萩/綜合報導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2017年接任閣揆後,開始規劃「2030雙語國家政策」,目標是要在高中以下學校運用英語進行多領域學習,但在中小學執行時出現不少亂象。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就曾領銜發起「檢討雙語政策、回歸教育正軌」政策倡議, 2個月內附議人數破萬人。基層教師反映,雙語政策已影響教學品質,恐造成師生雙輸,呼籲立刻停止。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雖然雙語政策目標之一是2024年培育6000位雙語教師,但由於在職教師意願低落,導致推行至今僅1001位教師完成培訓。宜蘭縣公正國小教師鄭祺怡表示,在雙語教學經驗中,還遇到4個班、每班28個學生中「只有1人能聽懂」,讓她不得不先用英語講一遍,再用國語解釋一次。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指出,雙語教師人才不足造成許多會說英語,但專業不足的人當老師。而這種二手傳播教法,讓學生的專業科目及英語水平都受影響。還得額外花時間上課,這是一個「雙貧乏」的情況。
教育部隨後也發布新聞稿表示,目前語言策略是希望能同時推動英語和國語並行,其中英語能力是透過「普及提升」、「弭平差距」及「重點培育」,漸進式穩健強化學生英語能力。為了確保教師具有足夠的雙語教學能力,教育部自2019年就規劃雙語教學師資職前培育,至今已有2273名師資生和4755名在職教師修讀。教育部同時藉由「擴大引進外籍英語教學人員計畫」,引進738名外籍英語教學人員,支援公立學校的雙語教學。
教育部重申,部分領域課程雙語教學以「教師能教,學生聽得懂」推動,並未嚴格要求教師在課堂運用英語授課比率或節數。而是以學生聽得懂的方式引導課程活動進行,從簡單的生活溝通用語,進行師生的雙語互動及對話。
民眾黨立委張其祿批評,政府準備不充分就貿然實施雙語教學政策,學生再成可憐的白老鼠。執政者沒確實盤點好量能、未做好準備、未確實評估城鄉差距及學生能力落差下,草率上路的雙語教育流於形式,更已造成第一線教育人員及學生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