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宋秉忠/台北報導
就在副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之際,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發布的全球態度調查(Spring Global Attitudes Survey)顯示,在全球24個中高收入國家中,有48%民眾喜歡台灣,喜歡台灣比例不過半,有專家認為,即使台灣不斷向國際展現善意,但各國基於國家利益考量並不在乎台灣;但也有專家認為,正是台灣的軟實力讓台灣贏得國際好感。
皮尤調查報告指出,在24個中高收入國家中,有48%的受訪成年民眾對台灣具有好感,28%持有負面觀感,值得注意的是,有25%的人沒有看法
日本有82%的人對台灣具有好感,其中包含24%對台灣「非常」有好感;韓國及澳洲分別有75%及70%的民眾對台灣有好感;其次是以色列有66%、美國有65%對台灣有正面看法。
阿根廷、巴西、希臘、匈牙利和西班牙,對台灣有好感和無好感的比例旗鼓相當;只有印度和南非,對台灣持負面看法的要多過於正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24個國家中的15個國家,有大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對台灣沒有看法(無感),包括阿根廷有58%的人、匈牙利有50%;皮尤中心的分析認為,這是因為有些國家的民眾將對台灣的看法與對中國的看法連在一起;而在9個正面看待台灣的國家,則是因為討厭中國且認為中國干預他國,才對台灣更有好感。
在這9個國家裡,日本最為突出,有71%的日本人對台灣有好感,而對中國沒有好感;澳洲和韓國,大多數人對台灣有好感,卻討厭中國。這種現象在美國、加拿大、瑞典、英國、德國和法國也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匈牙利、希臘、巴西和南非,對台灣無感的比例要高於對中國無感的比例,例如49%的匈牙利人對台灣無感,但只有8%的匈牙利人對中國無感。原因可能是這些國家跟中國的關係較為密切,而與台灣關係較為疏遠。
對於上述調查結果,旅美學者廖宏祥認為,各國在乎的是自己的國家利益,而非對某國的好感,國際關係才會呈現「沒有永遠的盟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的情形,因此,台灣的生存絕不能寄望於其他國家的友誼或好感。
廖宏祥指出,台灣人長期以來都被教育成要對他國表達善意,記得中華民國被逐出聯合國後,英文老師還要他寫英文信給外國筆友,說這是「國民外交」,但這是政府無能,才創造出「國民外交」這個名詞。
廖宏祥指出,西方國家有 citizen diplomacy ,但那是藉由交換學生、宗教互訪等形式達成,台灣當年鎖國,只能學個四不像。
不過,資深媒體人黃哲斌則是在臉書貼文正面看待皮尤調查結果;他指出,一個邦交國只有13個的蕞爾島國,用自己的方法,各種方法,甚至是珍奶、刈包、小籠包、芒果冰、乾拌麵,建立獨特的身分認同。肯定台灣憑藉軟實力,突破中國的外交打壓,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