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提4項北市內湖交通解方 柯文哲:3項為高公局業管 執政6年才想解決?

(台北新聞)【記者潘明賜/台北報導】針對台北市內湖區交通解方,民進黨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批評市府失敗主義稍微濃厚。針對媒體的提問,市長柯文哲今(8)日倒打一耙陳時中反問,失敗主義什麼意思?我們怎麼沒有解方?短、中、長期計劃都有。陳時中除了環狀線、民生汐止線,還有4項交通改善計畫,其中3項是中央的交通部高公局管的,蔡總統執政6年,怎麼現在才想到透過高公局解決問題?

柯文哲也回應媒體有關「有議員說市長不與中央溝通?」的追問,他表示,北市交通局定期與高公局開會,最近一次是在7月28日,交通局有去拜訪高公局,高公局當場也沒講這個東西,陳時中現在提出4項解決方法,有3項是高公局的。柯文哲喊話高公局,要不要講一下,這是陳時中的個人意見,還是高公局也同意?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日參加市府產業局舉辦新創基地日,分享白皮書內容,以及資金、人才及場域交流活動,活動邀集獲獎勵補助創業家參與展示,提供創業者、育成相關產業在北市發展的參考。柯文哲強調,因為北市面對後疫情時代,必須要做到數位轉型,政府要做的事,就是數位基礎建設。現在大力推動「台北通」就是奠基在「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

過去兩年半,國家最大的問題是,花太多力氣去振興,而不是轉型。像印度在疫情期間,就成功推動了電子身分證。台灣也應該要有電子身分認證、電子帳戶、電子支付,但目前困難很多,自己就好像唐吉軻德一樣,每天跟奇奇怪怪的事情對抗。

柯文哲指出,疫情已經兩年多,生活再也不會回到從前,於是早就請秘書長陳志銘早點準備,研究疫後的臺北會變成什麼樣的世界,透過產官學研究,市政府在去年 2 月 25日提出了「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

及至去年5月疫情變得嚴重之後,市府又把數位轉型白皮書修了一遍,製作出「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2.0」,要推動數位基礎建設、數位轉型的基礎不變,但產業政策更側重「韌性台北、數位共生」的概念。像是新的防洪概念一樣,不會期待不淹水,而是水淹進來之後,是在可以忍受的程度,所以,必須建置滯洪池,做好水土保持,也要使用防水舖面,最後才是建堤防跟抽水機。

柯文哲指出,北市是台灣最先進的城市,要做新創的領頭羊,現在新創重點是ICT(資訊與通信科技)、Bio-Tech(生物科技),要由強項帶領弱項去發展。除非永遠做代工,不然創新才是台灣的出路。市政府要建立平台,讓產業去做,讓北市成為亞洲最適合創新的城市。現在已經設計出23個產業新創基地,讓產業有聚落。要落實責任政治,應該對新創成立天使基金插股,但是議會不會通過。

另外,堤頂塔悠地下連通道,至少要做可行性評估、地質調查,但現在什麼都沒有,在地圖上畫個線不是不可以,但還是要有科學基礎,因為政治核心是執行力,要有具體方案,不然基隆輕軌不是信誓旦旦要完成,現在在哪裡?(照片由北市府提供)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