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後囊腫長期困擾 「關節鏡微創囊腫切除手術」一勞永逸

(台南新聞)【記者陳聖璋/台南報導】50多歲的王女士偶爾與友人健走爬山,3個月前在右邊膝蓋後方摸到1個小腫塊,原以為是「粉瘤」遂不以為意,但卻越變越大,甚至連蹲下、爬樓梯都不太舒服。骨科診所醫師說是「貝克氏囊腫」,亦幫王女士抽了不少水,詎料,2周後囊腫又復發,王女士至成大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就診,經詳細超音波檢查與討論,決定接受「關節鏡微創囊腫切除手術」。

成醫骨科部運動醫學科醫師許凱嵐指出,貝克氏囊腫並不是腫瘤,而是膝關節液從關節囊的破孔中流出而形成的囊腫,大多是因膝蓋反覆性損傷或過度使用,引發關節發炎,造成關節滑液增加,進而從關節囊的破孔中滲出,形成囊腫。

許凱嵐表示,貝克氏囊腫大多沒有症狀,多是偶然摸到才發現,但也有部分病人的囊腫較大,造成膝蓋彎曲受限,影響蹲踞、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這時就需積極處理。


▲成大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醫師許凱嵐表示,貝克氏囊腫大多沒有症狀,多是偶然摸到才發現。
(圖/成大醫院提供)

在超音波下,針對囊腫抽吸是最快速的緩解方式,但復發率非常高,如反覆發作,就建議接受手術切除。許凱嵐強調,傳統的貝克氏囊腫切除手術,需要在膝膕窩打開1個10公分的傷口,癒合結痂後的斑痕常會造成病人在膝蓋彎曲時有異物感,且傳統切除手術仍有一定的復發率。

目前成大醫院運動醫學科團隊主要使用關節鏡微創方式,從囊腫內部引流關節液,並清除囊壁外膜;重點並非將破孔補起來,而是將破孔疏通,讓滲出的關節液可以流回關節,而不會積在囊腫內部。

許凱嵐說,此一方式不僅傷口小、恢復快,更可同時處理關節內部的疾患,如半月軟骨破損或皺壁症候群等,是近幾年手術治療貝克氏囊腫的新趨勢。

王女士經「關節鏡微創囊腫切除手術」治療後,成功將破孔打通,並把囊壁的外膜清創,術後膝關節周邊只有4個1公分左右的傷口,隔天即下床出院,後續亦無再復發之狀況。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