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與愛 滄海一聲笑

文/王化龍

今天立法院新會期開議,本以為將是台灣「大罷免時代」開啟的前哨戰,卻因吳春城的發言,讓整個政治氛圍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他以「光明與愛」為題,宣布自己請辭立委,這不僅讓在場人士震驚,也讓我這個早從職場退休的金融老兵震憾與佩服。於是我對這位委員做了一點研究,提出個人的觀察淺見。

光明與愛

作為一位政治素人,吳春城的政治生涯雖短,卻令人印象深刻。他並非活躍於激烈辯論的戰場,也不以煽動性言論博取版面,而是專注於壯世代議題,深信真正的政治應該超越黨派鬥爭,回歸民生與社會福祉。如果仔細回顧「壯世代政策與產業發展促進法」(壯促法)的推動過程,就會發現這部法律不僅是台灣高齡政策的一大突破,更象徵著一種跨越黨派、凝聚社會共識的光明之舉。

這項法案的誕生,並非建立在對抗與算計之上,而是經過朝野協商,逐條討論後才確定法案內容。這當中並沒有任何政黨惡鬥,而是在三黨取得共識後,才送入立法院進行二、三讀審議。最終,法案三讀通過後,各黨立委爭相和吳春城在議場前合影留念,展現出這項法律是共同努力的成果、台灣政治少有的團結時刻。

過去,高齡化議題往往聚焦於退休與福利,但「壯促法」突破了傳統框架,為壯世代賦予新的價值與角色,不僅肯定他們的經驗與貢獻,更鼓勵他們持續參與社會,發揮自身優勢,成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此外,「壯促法」也強調壯世代與年輕世代的合作精神,讓不同年齡層的人能夠攜手共進,在經濟發展、社會參與與產業轉型中找到平衡與共鳴。這不只是政策的調整,更是一場社會文化的轉變,讓台灣的未來朝著更具愛與包容的方向邁進,構築一個跨世代共融的社會。

他的辭職沒有謾罵,而是以「光明與愛」做為標題,不知在場的官員與立法委員是否有感受到這股正能量,但至少升斗小民非常有感,甚盼握有權力的諸公,真的能以生民為念。

滄海一聲笑

在質詢中,吳春城委員自陳未來要去當傳教士,雖然舉止從容溫和,但我看到的滄海一聲笑的狂狷。笑的是這凡塵世俗的荒唐,笑的是官場的人面獸心,笑的是灑脫情懷。

武俠小說中的大俠,總能瀟灑笑傲江湖,縱橫天下,超然於恩怨情仇,飲酒高歌,無拘無束。然而,現實世界裡,又有幾人能真正活得如此灑脫?

我特別注意到他說「重點不是你所站的位置,而是你要去的方向」這句話說得特別好,吳春城的請辭,既是對政治的告別,也是對現實政治生態的一聲長嘆。吳春城的離去,沒有憤怒與怨懟,只有一種大俠般的釋然與超脫,彷彿在告訴世人:真正的影響力,不在於待得有多久,而在於留下了什麼。他相信,有些改變不必透過權位來實現,而是能夠在人心深處種下希望的種子,靜待它生根發芽。這場短暫卻深刻的政治旅程,最終沒有以權力的爭奪收場,而是以一聲笑,劃下了瀟灑的句點。這就是我輩壯世代的情懷!

(作者為退休人士)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