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桿菌與胃癌息息相關! 無痛檢測助您守護健康

(觀傳媒雲林新聞)【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根據統計,胃癌長年位居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之一,而其中高達90%的胃癌病例與幽門螺旋桿菌(簡稱幽門桿菌)感染有關。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檢驗科傅麗玲組長指出,幽門桿菌是少數能存活於胃部的細菌,不僅會引發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甚至可能進一步導致胃癌。因此,透過篩檢並及早根除幽門桿菌,是預防胃癌的關鍵策略。

傅麗玲組長提醒50歲以上民眾或有胃癌家族病史者,應定期接受幽門桿菌篩檢,若檢測結果呈陽性,可進行除菌治療。(圖/記者蘇榮泉翻攝)

根據2022年國民健康署的調查,台灣20歲以上成人的幽門桿菌感染率為32%,相當於全國約579萬人受影響。由於幽門桿菌主要透過口腔傳染,尤其在家庭成員間相互傳播的機率較高,特別是母親可能將細菌傳染給子女。因此,及早檢測與治療不僅能保護個人健康,也有助於減少家庭成員的感染風險。

安全無痛的新型檢測技術,助民眾安心篩檢
目前,幽門桿菌的檢測方式可分為「侵入性」與「非侵入性」兩大類。其中,傳統的侵入性檢測須透過內視鏡採取胃部組織進行檢驗,而非侵入性檢測則包含三種方法:

1.糞便抗原檢測:利用酵素免疫分析法偵測糞便中的幽門桿菌抗原,具有無痛、不需空腹、操作簡易、準確率高等優點,敏感度達91%-94%,特異性則為93%-97%,是診斷幽門桿菌感染的新利器。
2.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患者飲用含碳十三的尿素液後,透過呼氣檢測幽門桿菌的存在。雖然此方法準確度高(敏感度90%-96%,特異性88%-98%),但需空腹且檢測過程較耗時。
3.血清抗體測定法:透過抽血檢測幽門桿菌抗體,然而該方法無法區分過去感染與現時感染,須搭配其他檢查確認感染狀況。

中高風險族群應定期篩檢,降低胃癌風險
傅麗玲組長提醒,50歲以上民眾或有胃癌家族病史者,應定期接受幽門桿菌篩檢,若檢測結果呈陽性,可進行除菌治療。特別是新型糞便抗原檢測提供了一種無痛、安全且準確的篩檢選擇,讓民眾能夠輕鬆守護自身及家人的健康。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