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片)/男嬰接種卡介苗後腫成「小籠包」 流膿確診不良反應!

(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卡介苗惹禍?彰化一名10個月大的謝姓男嬰,在接種卡介苗後接種處腫脹不退,竟逐漸變大如「小籠包」,並流出黃色膿液,讓家長心急如焚。經衛福部彰化醫院採樣送交疾管署鑑定後,確認為卡介苗接種不良反應。醫師強調,雖偶有類似情況發生,但接種卡介苗仍是防範結核病的重要保護措施。

▲10個月大的謝姓小男嬰在接種卡介苗的3個月後,施打處腫成小籠包大的腫塊並流出黃色膿汁,家長驚慌就醫確診不良反應。
(彰化醫院提供)

「我們大兒子接種卡介苗時,頂多是紅腫幾天就好了,沒想到小兒子卻腫了三個月還不退!」謝姓男嬰的母親回憶,今年7月帶小兒子接種卡介苗後,接種部位開始紅腫,原以為只是一般反應,未料腫塊越來越大,最後甚至流出黃色膿液,家人不敢大意,趕緊帶孩子至衛福部彰化醫院就診。

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表示,該男嬰的症狀有別於一般細菌感染,腫塊摸起來冷涼,且無壓痛感,與一般感染性膿瘍溫熱且伴隨壓痛的特徵不同。院方隨即進行患部細菌培養,並將樣本送至疾管署鑑定,最終確認為卡介苗菌引發的不良反應。

▲10個月大的謝姓小男嬰在接種卡介苗的3個月後,施打處腫成小籠包大的腫塊並流出黃色膿汁,家長驚慌就醫確診不良反應。
(彰化醫院提供)

馬瑞杉進一步解釋,卡介苗是以牛分枝桿菌減毒後製成的活性疫苗,接種後可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特別是台灣屬於結核菌高風險國家,嬰幼兒接種卡介苗可有效降低罹患結核性腦膜炎或散播性結核病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接種卡介苗後,多數嬰幼兒會出現接種部位紅腫、結痂等正常反應。」馬瑞杉指出,部分嬰兒在接種後6週可能發生膿瘍或潰爛,但通常在約4個月後結痂癒合,留下淡紅色疤痕。然而,若出現異常腫大或膿液分泌,建議家長立即就醫,確認是否為細菌感染或疫苗不良反應。

▲10個月大的謝姓小男嬰在接種卡介苗的3個月後,施打處腫成小籠包大的腫塊並流出黃色膿汁,家長驚慌就醫確診不良反應。
(彰化醫院提供)

院方已協助謝姓男嬰家屬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提出申請,期望盡速獲得相關協助與補償。

馬瑞杉提醒,接種卡介苗是台灣兒童防範結核病的重要措施,但家長仍需注意接種後的身體反應,特別是如膿瘍或肢體無力等異常情況,應及早就醫檢查,以保障孩童健康安全。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