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遙遠的記憶 中市纖博館:台、澳藝術家共傳南島文化綠工藝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台、澳洲藝術家在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共同傳承南島文化的綠工藝!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委託重要傳統工藝泰雅染織保存者「人間國寶」尤瑪.達陸率領研究團隊,策畫「遙遠的記憶—貝珠工藝的古與今」特展,即日起至11月20日起於2樓常設展廳展出包含鎮館之寶「lukus-qaxa’貝珠衣」等珍貴文物,期間並辦理多場次講座與工作坊;於16日舉辦特展第二場次工作坊,由澳洲格里菲斯大學朱迪‧沃森Judy Watson教授與台灣東華大學林盛火老師進行交流,揭示纖博館致力傳承綠工藝的精神。


▲朱蒂沃特參與祈福儀式。
(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文化局指出,工作坊由泰雅族耆老帶領族人進行祈福儀式揭開序幕,先由澳洲格里菲斯大學朱迪‧沃森Judy Watson教授引導學員以移染方式創作。朱迪·沃森來自澳洲昆士蘭州的原住民母系家庭,其創作跨越繪畫、版畫、素描、雕塑和錄像,常利用檔案文件審視原住民歷史,他曾代表澳洲參加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作品並被澳洲國家美術館、大英博物館、台北市立美術館等蒐藏。朱迪‧沃森於纖博館工作坊示範以紅土、樹葉、枝幹,與來自台灣泰雅部落的苧麻線等現成素材,堆疊創作層次豐富的複合媒材作品。學員無不驚嘆連連,體會藝術創作亦能切合當地、實踐環保。


▲林盛火老師教導民眾玉石貝珠穿孔。
(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此外,再由東華大學林盛火老師探究台灣玉石及貝珠工藝的歷史,教導學員運用玉石為替代材料,取代原本以保育類動物硨磲貝製作而成的貝珠。林盛火長期投入花蓮支亞干遺址研究,並以金工精湛工藝技法,曾協助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等製作考古玉器。講座中解析台灣主要玉石材料,如青玉、臘光閃玉及貓眼閃玉在史前工藝中的應用,支亞干遺址玉器印證台灣作為南島文化發源地。學員在體驗史前貝珠的旋截穿孔技術:研磨、鑽孔、蠟線編織、叩頭成型的過程中,體驗玉石的文化傳承,與環境永續的重要性。

為慶祝纖博館開館六週年,目前同時舉辦「福爾摩沙的容顏~台灣經典百色大展」及「第七屆纖維創作獎作品展」,精彩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與,相關活動訊息可至纖博館官網及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