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雲林新聞)【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雲林縣水林鄉農民近日因連續兩期硬質玉米的種植受天災影響而面臨重大損失,擔心無法達到政府的收成率標準,導致轉作獎勵金無法領取。今(30日)天一群受災農民聚集至水林鄉農會,集體向農會陳情請向政府農業單位提出反映,希望能得到專案補助來挽回部分損失。
▲一群受災水林鄉農民聚集至水林鄉農會,集體向農會陳情請向政府農業單位提出反映,希望能得到專案補助來挽回部分損失。
(圖/記者蘇榮泉攝)
政府農業部門為降低台灣對進口飼料的依賴,鼓勵農民從水田轉作旱地作物。今年,水林鄉農民在配合政策的情況下,投入硬質玉米(飼料玉米)種植,預計栽種兩期,但接連的天災使農民損失慘重。第一期玉米在即將收成之際,遭遇凱米颱風帶來的大雨,導致收成泡湯;第二期玉米於今年9月初開始播種,但不久後再度遭到連續大雨襲擊,導致約565公頃的玉米受災。
水林農民蔡柏松等人今日前往水林鄉農會表達不滿與憂慮。他們指出,每公頃硬質玉米的投入成本約為新台幣兩萬元,但種下不久便遇連日大雨,導致玉米淹水後隨即受烈日暴曬,造成大量玉米苗腐爛、死亡,剩餘少數玉米苗的發芽情況也極不良好。即使有些玉米能存活下來,但已預見難以達到政府所要求的80%收成率,導致獎勵金無法申請。
▲常務監事黃順良亦表示,第一期玉米曾因凱米颱風導致的損失,成功獲得專案處理,如今第二期種植的565公頃玉米也面臨同樣被大雨毀壞的情況。
(圖/記者蘇榮泉攝)
農民對於現行政策感到無奈。他們表示,政府以每分地6千元的獎勵金推廣種植硬質玉米,卻設下收成率80%的標準。農民依照政府的政策來配合轉作,但卻因天災接連打擊,導致今年的努力面臨泡湯。他們呼籲政府應該迅速比照天然災害進行認定,好讓他們有機會再轉作,不然這樣的損失和無法獲得的獎勵金對農民來說無異於「賠了夫人又折兵」,雙重損失將使農民失去繼續配合政策的信心。
水林鄉農會常務監事黃順良亦表示,第一期玉米曾因凱米颱風導致的損失,成功獲得專案處理,如今第二期種植的565公頃玉米也面臨同樣被大雨毀壞的情況。雖然兩期受災原因不同,但同樣都是天災所致,希望政府能夠再度伸出援手,比照上次的專案處理,以保障農民的利益,減少農民的經濟損失。
▲連續兩期硬質玉米的種植受天災影響而面臨重大損失,擔心無法達到政府的收成率標準。
(圖/記者蘇榮泉攝)
雲林縣府農業副處長蔡耿宇表示,目前硬質玉米的災害申報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災害速報,通過後可以啟動四方會勘程序,若認定受災,農民不僅可以獲得災害救助,還能不受收成率的限制,直接領取轉作獎勵金;第二種則是無速報,但經會勘後認定發芽率確實無法達標,也可以獲得專案補助。目前該案受損玉米作物仍在發芽階段,很難立即認定未來的收成情況,因此將持續進行後續認定,確保農民權益。
至於農民是否可以提前翻耕轉作其他作物,農業處表示,由於該地區的轉作期限已過,無法再變更轉作計畫,因此目前只能努力爭取專案補助,以幫助農民減少損失。
縣議員黃文祥指出,農民們的聲音反映出面對天災的不安與無奈,他們期望政府能夠體恤農民的困境,迅速採取有效措施,通過專案補助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也希望未來政策能更加靈活,以應對極端天氣下農民可能面臨的各種挑戰。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