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島有攣生兄弟?它們都是火爆脾氣

(觀傳媒宜蘭新聞)【記者樊德惠/宜蘭報導】龜山島(Kueishantao)是全世界看起來最像烏龜的島嶼,但也網友在Google地圖中,無意間看到長的非常像龜山島的地方,但地點卻不是在臺灣的宜蘭縣,而是在關島還要以北的「法拉隆・德・帕哈羅斯」島(Farallon de Pajaros)。前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也是地震專家的郭鎧紋表示,這張側面某個角度看起來也像是龜山島的島嶼,其實是美國的一座火山島,名字是「法拉隆・德・帕哈羅斯」Farallon de Pajaros(源自西班牙語 Farallón de Pájaros,意為鳥海棧),也稱為Uracus(源自西班牙語Urracas,意為喜鵲),是一個小型無人居住的火山島,也是北馬利安納群島中最北端、最活躍的火山島(位於北緯20°31′,東經144°54’,塞班島以北的595公里)。


▲位於北馬利安納群島中最北端、最活躍的火山島「法拉隆・德・帕哈羅斯」島(Farallon de Pajaros),也被稱為喜鵲島。(圖/引用自Google 地圖)

「法拉隆・德・帕哈羅斯」長2公里,寬1.7公里,面積約2.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60公尺,火山活動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自1864年以來,這座火山已噴發至少16次,雖然是附近海域唯一露出的海上島嶼,但由於該島地處偏遠,監測工作一直很困難,大多數火山爆發都是爆炸性的,大約一半噴發產生了熔岩流,也因此被稱為「西太平洋的燈塔」。於1980年代初期,馬里亞納憲法將Farallon de Pajaros 宣佈為野生動物保護區,還發現了能夠在裸露的熔岩流上築巢的海鳥,其中包括蒙面鰹鳥和一大群烏黑黑燕鷗。


▲1980年代初期,馬里亞納憲法將Farallon de Pajaros 宣佈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圖/引用自Google 地圖)

對稱的山頂是一個小破火山口內的中央維體,長久以來這座火山側翼裂縫滋養了熔岩流,形成了沿海平台,頂部和側翼噴口在歷史上一直很活躍。2007年相關研究與調查人員在「法拉隆・德・帕哈羅斯」島周圍收集了多波束聲納數據,周圍水深至少為1000公尺。資料顯示該島東南側有一個300公尺寬、深度為20-30m的小型陸架,而該島東北側有一個更大的陸架(1.4×1.4km),深度在65至250m之間,島的四面都是陡峭的斜坡。

而臺灣的火山島,在北部就有基隆嶼、棉花嶼、彭佳嶼、花瓶嶼以及最南端的龜山島(Kueishantao)。龜山島為火山島地質,目前仍有溫泉及硫氣孔等火山相關活動,屬於活火山,其岩層主要是由安山岩質的熔岩流和火山碎屑岩所分別構成,熱螢光定年結果與地層分析顯示,龜山島在過去7000年間至少有4次以上之噴發記錄。島上最高點為海拔398公尺的龜甲山峰,加上3公尺的兩層觀景臺共高401公尺,稱為「401高地」,為台灣離島的第二高山,僅次於蘭嶼的紅頭山。另外,緊鄰峭壁的龜頭山峰高達239公尺,而龜尾山峰則為141公尺。島上有兩個湖泊,分別為較小的龜首湖(龜潭)和較大的龜尾湖(龜池),另有溫泉、冷泉、海蝕洞、硫氣孔等景觀,特殊動植物生態及海洋資源相當豐富。

龜山島是沖繩海槽弧後盆地軸線上最西南的火山,從台灣向東北延伸至九州雲仙火山。沖繩海槽的西南端經過龜山島延伸到台灣的蘭陽平原。龜山島該島由安山岩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物質組成,清朝乾隆年間(西元1775-1795年)的記載,記載了山上有熔岩流。1853年船隻的觀測很可能是從這個位置進行的,活躍的海底噴氣孔和硫磺,也使該地區的海水變色。

龜山島海槽底部的熱液活動十分活躍,且微震活動平凡(包括龜山島本身也不例外),在島嶼的東側有許多熱液噴口,是台灣目前仍有後火山活動的島嶼,可將龜山島視為一座活火山,未來有再噴發的可能性。郭鎧紋表示,大規模的火山活動發生前通常會有頻繁的地震活動,一旦發生大地震,可能會引發海嘯。據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大台北地區特殊地質災害。


▲前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說明龜山島地震的態樣。(圖/郭鎧紋提供)

調查與監測‐地熱流與海域海底火山調查與監測成果報告書(2007)表示,龜山島上的地溫監測證實有熱流脈衝現象,這種現象可能和地下岩漿活動和熱水循環有密切的關係,且龜山島的後火山活動伴隨著熱液和地震(郭富雯,2001;Konstantinou et al., 2013)值得繼續監測。


▲龜山島山頂望向龜首。(圖/樊德惠攝)

2024年台灣地震活躍,從0403花蓮強震後,大大小小的地震不斷,世界各地也頻傳大型地震,甚至發布海嘯警報。郭鎧紋說,一般而言,地震規模達6.5或7以上,才較容易引發海嘯,不過有些具有「破火山口」的海底火山,只要規模達到5以上,就有可能引發海嘯。破火山口擁有環形斷層,與海溝型地震「斷裂面則是一個平面」不同,環形斷層地震發生時,海水會被瞬間往上拉、往下推(類似水桶中的水瞬間被一個力道衝擊),因此不需要特別大規模的地震,就可能造成海嘯出現。


▲龜山島當高溫硫磺泉與海水溶合時就像一片牛奶海。(圖/樊德惠攝)

破火山口的海底火山,例如在日本就有「伊豆鳥島」、「須美壽島」和「噴火淺根」等,其中「須美壽島」幾乎每十年就會發生一次規模小於6的中型地震,並引發米級海嘯。此外,1867年12月18日基隆、金山外海發生地震,隨後引發生大規模海嘯,由於當時沒有地震儀,學者透過史料分析,這場地震規模大約是7,但規模7竟然引起高達7至8公尺的海嘯,郭鎧紋認為是否為破火山口內環形斷層地震所引發的海嘯,值得去探討。而1986年11月15日,花蓮外海也曾發生規模6.8地震,雖然並未引發海嘯,但當時國際上有學者調查,這場地震有類似破火山口地震的垂直運動。只是因為台灣目前周邊海域尚未有明顯查證到有破火山口,不過仍應有基本認知,尤其氣象署目前只針對規模7以上地震發海嘯警報,如何面對破火山口可能潛在的威脅,需要好好思考。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