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泌尿道病變致腎衰竭 病因揭曉:滿滿結石覆蓋住泌尿道

(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61歲梁姓男子半年內因泌尿道感染住院6次,近日因再度發燒及感染,轉至彰化醫院治療。經多科會診,發現他的泌尿道系統被鈣化物覆蓋,導致長期發炎及急性腎功能惡化,這種罕見病症稱為結殼性泌尿系統病變,並因此引發長期的泌尿道發炎,進而導致急性腎臟功能惡化。

▲彰化醫院腎臟科主任蔡旻叡說:預防結晶成石,最重要的是多喝水、不要憋尿、適度運動,營造出較為不易結石的環境。
(記者陳雅芳攝)

彰化醫院腎臟科主任蔡旻叡今(19)日表示,梁男的尿液培養出棒狀桿菌,該菌會導致尿液過度鹼性,形成磷酸銨鎂及磷酸鈣結石,像水泥般覆蓋泌尿道。經過抗生素治療和多次內視鏡手術,梁男已不再發燒,但腎功能仍受損嚴重。蔡主任強調,預防結石的關鍵是多喝水、不要憋尿並適度運動。

蔡旻叡指出,一般泌尿道結石患者通常會出現頻尿、血尿、疼痛或尿失禁等症狀,但梁男的情況相對特殊,他幾乎沒有明顯的疼痛感,而是持續出現泌尿道發炎感染。

▲彰化醫院腎臟科主任蔡旻叡說:預防結晶成石,最重要的是多喝水、不要憋尿、適度運動,營造出較為不易結石的環境。
(記者陳雅芳攝)

蔡旻叡說,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梁男的腎臟內部存在強烈的鈣化反射信號,但外觀上與典型的腎臟結石有所不同。經過腎臟科、泌尿科與感染科的共同會診,最終透過腹部電腦斷層掃描,確認梁男的泌尿系統內部表面被鈣化物覆蓋,腎臟髓質及輸尿管內壁如同一層厚厚的水泥,導致輸尿管阻塞、腎水腫以及慢性發炎的狀況。

蔡旻叡說,經進一步檢驗,梁男的尿液培養出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urealyticum),這種細菌在臨床上較為罕見,毒性低,且不易培養出來,因此常被忽略。然而,在少數患者(約10%)中,棒狀桿菌會引發類似結石的沈積病變,主要原因是該菌產生的尿素酶會導致尿液過度鹼性,形成磷酸銨鎂及磷酸鈣混合的結石,俗稱「鳥糞石」。

▲彰化醫院腎臟科主任蔡旻叡說:預防結晶成石,最重要的是多喝水、不要憋尿、適度運動,營造出較為不易結石的環境。
(記者陳雅芳攝)

不同於一般結石,這些石頭不會結成塊狀,而是像水泥般覆蓋在泌尿道系統上,進而引發病變。此類疾病多見於免疫力低下、臥床或長期置放尿管的病人。

蔡旻叡強調,泌尿道結石可能發生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不管是哪種形狀,要預防結晶成石,最重要的是多喝水、不要憋尿、適度運動,營造出較為不易結石的環境。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