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雷擊中的抽痛感 皮膚冒出的不速之客勿輕忽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顏淑娟/台中報導】72歲王先生最近突然出現左側頭痛,前額頭開始出現一些紅疹及群聚型水泡,由親友介紹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皮膚科葛宗昀醫師門診,經診斷為左側三叉神經第一支的帶狀疱疹。葛宗昀醫師採用抗病毒藥治療,再加上止痛藥、維他命B12及傷口早晚換藥,一週後王先生皮膚逐漸恢復,疼痛也獲得良好控制回歸正常生活。

▲病患額頭出現帶狀疱疹(圓圈處),經葛宗昀醫師治療後揮別疼痛困擾。
(圖/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提供)

葛宗昀醫師表示,帶狀疱疹又被稱為「皮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感染,為小時候感染水痘後,病毒潛伏在背根神經節,長大當抵抗力變差時病毒從皮節長出成為帶狀疱疹。疹子出現前病人常常會先感到刺麻、抽痛及有燒灼感,接著疹子長出會看到紅斑、群聚大小不一的水泡,疹子通常在單側沿著皮節較不會跨過身體中線。但如果病況嚴重或患者本身免疫力較差,如癌症病史、洗腎、血液疾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劑,可能會出現瀰漫性的分布,也有少數患者是只有疼痛感卻沒有出現疹子,因此增加診斷上的困難度。除此之外,病人可能會伴隨發燒、疲倦和全身無力的症狀。

帶狀疱疹治療越早使用抗病毒藥效果越好,最好是在發病三天內,目前口服抗病毒藥有三種:Acyclovir、Valacyclovir及Famciclovir,健保給付用藥主要是Acyclovir,但一些特定情況,如免疫缺乏病人或長在特定位置如這個病人長在三叉神經第一支(可能影響視力)或薦椎第二節(可能導致大小便失禁),健保可以給付身體可利用率更好的Famciclovir或Valacyclovir,如果病況嚴重或出現瀰漫性分布,可能需要住院接受靜脈注射Acyclovir。

葛宗昀醫師指出,台灣每年有12萬人得帶狀疱疹,一個人終其一生大約1/3會出現帶狀疱疹,尤其50歲以上比例明顯增加。目前帶狀疱疹疫苗為重組蛋白疫苗,比起以往的減毒疫苗效果更好且維持更久,施打十年後仍具有89%的保護力。建議對象為50歲以上、有免疫相關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劑或曾經得過帶狀疱疹(有6-10%復發率)的病人,目前為自費使用且需要施打兩劑,中間間隔二到六個月。

葛醫師強調,帶狀疱疹的誘發跟免疫力息息相關,生活壓力、熬夜及免疫下降都會誘發疾病的產生,所以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是減少帶狀疱疹發作最重要的因素,一旦發生帶狀疱疹應及早就醫,正確診斷盡早使用抗病毒藥,才能有效減緩病人痛苦。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