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心理健康不容忽視 銀髮憂鬱悄悄蔓延

(觀傳媒嘉義新聞)【記者吳東林/嘉市報導】嘉義基督教醫院心理諮商師黃彥榮指出,隨著步入老年,體能與腦力都會逐漸在退化,手腳開始不聽使喚、記憶力變差、時常忘東忘西、慢性疾病的侵襲,每天要吃一堆的藥…;隨著不同階段,需經歷心境的調適,如孩子們獨自成家立業,偶爾才回來看看;老伴、老朋友先一步的離開,熟悉的人不在了,生活突然改變,寂寞與孤獨隨之而來,老化的過程中,就是不斷地經歷「失去與失落」。年紀越大,卻越來越不快樂,銀髮憂鬱悄然上身。

黃彥榮諮商師表示,從老年醫學來看,年長者最容易發生的精神問題「3D」是失智症(Dementia)、瞻妄(Delirium),及憂鬱症(Depression),其中憂鬱症是較難察覺的心病。因銀髮憂鬱的症狀和老化及初期失智症很類似,所以常被忽略或誤解而延誤治療。而引發銀髮憂鬱的原因,有腦血管疾病所引起,腦血管阻塞不僅可能造成中風,若影響情緒調節迴路,就有可能造成憂鬱症,若影響認知多功能,則導致失智症等生理因素;如面對人生就是不斷經歷失去的過程,「會不會哪一天就突然走了?」面對死亡所產生的焦慮,年長者的感受尤為強烈,也就容易引發各種不安焦慮,這也導致銀髮憂鬱的心理因素。黃彥榮提醒,家中長輩常以身體的不舒服來代替情緒的表現,像是失眠、頭暈頭痛、心悸、容易疲勞、食慾不振或體重下降、腸胃不適、身體莫名的疼痛、妄想、胸悶呼吸困難、活動力下降、減少社交參與、變得沉默寡言…等。這些症狀看來很像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老年退化或失智症極為相似,常被家人所忽略。提醒,如果家中長輩有以上症狀,要多一份警覺留意,尋求醫師協助,及時地給予長輩幫助。提高對於老年心理健康的重視與警覺,關心留意身邊周遭的年長者,及早發現問題並轉介精神與心理治療幫助,才能防止銀髮自殺悲歌重演。

嘉義基督教醫院指出,台灣已是高齡社會,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資料顯示,預估在2025年將會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人口將突破總人口數的20%,也就是說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年長者。有鑑於此,近年來不管是政府機關與社會組織都將老年照顧視為是重要的發展議題。而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個人的健康不單是沒有疾病與失能,而是要在身體、心理與社會生活方面的完好。因此,長者心理健康在未來照護的系統中實是不可缺乏的一環。根據衛福部從民國95年至111年的資料顯示,65歲以上族群的自殺至死率高過其他年齡層,這個警訊正提醒銀髮族也是自殺的高風險族群。憂鬱症盛行率有愈老愈高的趨勢,而75歲以上族群自殺且患有憂鬱症的比例相當高;關懷與照料家中的長輩本就並非易事,千萬不要因為老年人的身體疼痛或是慢性疾病和情緒低落視為是老化的合理現象,或認為只是「發牢騷、抱怨」、「老了都會這樣」的現象,而忽略可能是銀髮憂鬱的風險,而錯過治療時機。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