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合不合?小心「綠媒」見縫插針

文/莫白

最近國內政治新聞最紅的莫過於「藍白合」,國民黨與民眾黨最終能不能合作?合作的層次到哪裡?很多人都在觀望,也都在猜測。藍白合作最高層次當然是「總統大選」,無論侯友宜、柯文哲心裡都很清楚,雙方不合作,非常高的機率賴清德會當選,民進黨會繼續執政。然而「知道」與「做到」中間還有很大的距離!因為雙方都知道藍白不合作的最終結果,所以有日前金溥聰與黃珊珊的「藍白會」,這次會議雖然雙方還有不少歧見,但總算跨出第一步,有其實質意義。

有人期待「藍白合」,當然也有人不願見到國民黨與民眾黨合作,無可諱言,民進黨應該是最不想看到「藍白合」,因為不想看到藍白合作,所以各種不利「藍白合」的論述與傳言自然就會出現,而這些傳言相當一部份是經由「綠媒」傳播出來的。至於其所呈現的形式,有「新聞」、有「評論」,熟悉傳播理論的人都知道,「新聞」會有不同角度的呈現,新聞的「真實」受到 「框架」的影響,也就是新聞是經過「選擇」與「凸顯」,記者將所認知的某一部份挑選出來 ,再提供意義解釋、歸因推論進而建構「真實」,而這個所謂的「真實」指的就是「媒介真實」。因為新聞的產製過程存在這種現象,於是不同意識形態的記者或媒體,就會撰寫、報導不同觀點與面向的新聞。

此一事實放在「藍白合」的新聞上,就給予不願看到國民黨與民眾黨合作的「綠媒」很大的發揮空間。他們會放大藍白之間的歧見,甚至將某一方對合作的不同看法擴大成彼此的惡意中傷。而藍白如何避免受到這種見縫插針的新聞影響,雙方高層除了要有絕對的「智慧」,更要有不間斷的「溝通」,雙方溝通最主要目的就是避免受到這些「別有目的」的新聞影響,以致造成「誤解」進而誤判形勢。所以以「溝通」取代「放話」對侯友宜與柯文哲兩位主帥固然重要,對雙方幕僚也是不可輕忽,千萬不能因一時意氣用事,讓親痛仇快,以致壞了當初想合作的初衷。

(作者為傳播學者、政治觀察家)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