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質詢桃園「環南路」車禍頻傳 市府:全線交通安全體檢

(觀傳媒桃園新聞)【記者潘明賜/桃園報導】桃園市議會今(18)日繼續進行市政總質詢,議員王珮毓、黃崇真、黃瓊慧、李宗豪、許家睿、張曉昀、余信憲、游吾和、魏筠等人,分別就市政建設、社會福利、交通安全等等議題提出質詢。議員王珮毓指出,環南路為中壢及平鎮的重要道路,且交通量大,但自4日至14日11天即發生多起事故,要求市府重視道路安全,並通盤檢討環南路從民族路到金陵路全線的交通號誌及標線,規劃更多交通安全措施。交通局長張新福答詢指出,後續將透過道安會報組成專案小組,先針對環南路全線進行體檢,並於道安會報進行專案報告,以督促各專案小組執行狀況。

議員黃崇真質詢時,建議市府參考日本旗艦型公園設施,延伸老街溪河岸打造旗艦公園,並指出,目前機場捷運A20站到青埔路段正進行河岸整治,無法串連居民生活區域,建議水務局評估在老街溪設置橋梁的可行性,實現老街溪綠廊河岸步道的政見。

水務局長劉振宇答詢說,先前已至老街溪進行會勘,現正針對設置橋梁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安全性進行評估。由於旗艦公園的部分為公園用地,後續將提供評估結果供相關單位研議。

議員黃瓊慧質詢指出,世界客家博覽會即將來臨,市府為各國嘉賓所準備的禮品為何,並詢問預估參觀人次、目前規劃的宣傳管道,建議市府相關單位透過行銷提升桃園國際能見度。客家局長林昭賢表示,客家局昨日已辦理招標,預計贈送在地客家禮盒;在參觀人次部分,由於疫情解封,預估博覽會活動期間參觀人次約600萬人次,其中約10%來自海外。

觀旅局長周柏吟表示,目前世客博遊桃園全攻略網頁外語版已完成,另新增客語部分,國外宣傳活動也在備標中。新聞處長羅楚東說明,世界客家博覽會國外宣傳已開始進行,包含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國已辦理入境旅遊業者說明會。6月初則會在日本品川車站、大阪道頓堀商圈、香港地鐵等處的戶外燈箱、看板等,露出世客博宣傳海報、影片。

議員李宗豪質詢指出,桃園生育補助規定是6都最嚴格,父或母需設籍桃園滿1年,造成部分剛遷入桃園的市民無法領取,建議市府放寬規定,亦可將基北北桃設籍期間納入計算。市長張善政答詢表示,併計基北北桃設籍期間符合共同生活圈概念,後續將依議員建議檢討目前規定。社會局長陳寶民表示,先前已進行討論,並決議維持目前規定,後續將再研議放寬規定的可行性。

議員許家睿質詢指出,新北及桃園兩市交界處,有諸如「福德一路177巷拓寬」等議題,均需藉由「基北北桃合作交流平台」進行跨域治理,盼市府未來持續推動。

議員張曉昀質詢指出,日前台中捷運發生「興富發集團」建案吊臂掉落事故發生後,市府勞動局及勞檢處即對該集團在桃園的建案進行全面稽查。她要求市府應以「預防勝於治療」的態度面對工安事件,然勞檢處目前僅52名人員,桃園列管的工地約4,200處,工程勞檢人力嚴重不足,建議市府應增加勞檢人力,盼能落實工地輔導檢查、降低工安意外。

市長張善政答詢強調,勞動檢查應重於事發而非事後,日前市府即試行「營造3D安全網試辦計畫」,盼將先進的安全觀念、專家學者意見等引入工地,以打造安全的工作環境;若其他方面仍有不足,市府也將積極爭取各方協助,以減少事故發生後進行勞動檢查的壓力。

議員余信憲關心市府職員勞動權益,他質詢指出,市府員工包含公務人員、教育人員、聘用人員、約僱人員、駐衛警、清潔人員、測量助理、臨時人員等,其中,部分人員投保類型為勞工保險,勞保包含勞工自付額及雇主負擔,但近期接獲市府同仁反映,被要求先行代墊應由雇主負擔的勞保費用,數月後再一次發還,甚至有薪資未按月給付之情形,呼籲市府各局處應清查並注重職員勞動權益。

市長張善政表示,市府將對此進行瞭解、清查,若確有此事將儘快改正。勞動局長李賢祥表示,勞工保險之雇主負擔部分應由雇主支付,不可由勞工代墊,另雇主應按月給付工資,否則將涉違反勞動基準法規定。

議員游吾和質詢指出,航空城開發案土地隨市價上漲,但地上物每年因營建物價指數升高,地上物賠償卻是出現落差,建議市府應依中央物價指數公告依法調整。市長張善政答詢表示,未來會評估市府財政負擔,盡量朝合理化方向漸進式推動。工務局長汪在宙補充說明,前市府在105年完成法制作業,令頒拆遷補償標準後,每年皆依7月份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營造工程物價總指數調整評點。

議員魏筠質詢指出,火車站周圍走路的行人很多,但內壢後火車站莊敬路無行人道,中壢後火車站健行路也因鐵路地下化工程,附近有很多工地,行人寸步難行,建議市府在火車站周邊使用率高的路口規劃設置人行道。

市長張善政答詢表示,人行道是桃園幾個都會區普遍性的問題,近期市府從學校附近開始改善,保障學童安全,中長期會從都市計畫著手,檢討路口及人行道設計,以實現人行道翻倍的政見為目標;另針對工地的部分,只要捷運施工進度容許,會依照施工進度調整範圍,能退縮會盡量退縮。(圖/議員王珮毓臉書)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