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弊前市府「3大秘寶」 桃市府提公共工程總體檢報告

(觀傳媒桃園新聞)【記者潘明賜/桃園報導】桃園市政府今(31)日上午舉行公共工程總體檢報告記者會,秘書長詹榮鋒進行公共工程體檢報告簡報說明,分別就平鎮文化公園地下停車場、楊梅區公所行政大樓、竹圍漁港遊艇碼頭等3案說明主要缺失。詹榮鋒指出,3案事故發生後的影響,其中平鎮文化公園地下停車場坍塌,導致1死、2傷,工期增加15個月,工程經費也增加2億4,360萬元;楊梅區公所行政大樓上浮,增加補強經費3,680萬元、減少15個停車位,且須長期監測地下水位。另外,竹圍漁港遊艇碼頭24座浮箱體損毀,價值1,368萬元,且A、D區碼頭無法使用,減少17個席位。

公共工程體檢會特別向市府提出「建立廠商履歷」、「增加審查機制」、「加強可行性評估」、「施工階段偵錯檢核」等綜合建議。市府公共工程體檢會總顧問李鴻源指出,桃園市公共工程體檢會是以專業角度檢視工程缺失,而非「除弊」,他期盼藉由體檢讓桃園的公共工程品質達到應有的水準與強度,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也讓市府未來的每一筆工程預算,都能運用在刀口上,吸引更多優良的廠商,這也是他與所有專家學者參與桃園市政府公共工程總體檢的目的。

李鴻源表示,平鎮文化公園地下停車場是結構技師計算錯誤,造成承受力只有4分之1,審查過程都未發現此問題,但這是很容易看出的問題;楊梅區公所行政大樓的問題是沒有完整鑽探、地下水位定位錯誤;竹圍漁港遊艇碼頭則是缺乏長久的資料蒐集、研究,而這至少需要2年的時間,當初卻僅花費3個月設計,並錯誤引用台北港波高作為設計依據,且如要興建一個遊艇碼頭,原經費也嚴重不足。

詹榮鋒在今日的記者會中,進行公共工程體檢報告簡報說明。他指出,公共工程體檢會是以16位公私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擔任委員,具工程實務、學術專業、專案管理、行政程序及法律專長等背景。公共工程體檢會自去年12月底成立後,初期以平鎮文化公園地下停車場、楊梅區公所行政大樓,以及竹圍漁港遊艇碼頭等3案為優先檢視重點,至今已召開8次會議,其中包含3次現地檢核。

詹榮鋒提出3項說明,第一、「平鎮文化公園地下停車場」原工程經費2億9,500萬元,坍塌後改為鋼結構設計,總經費調整至5億800萬元,共計追加2億1,300萬元。主要缺失部分,包含結構計算錯誤及柱頭版貫穿剪力設計載重不足、施工期間監造或施工單位未發現結構設計錯誤、未具有效的審查機制、設計書圖審查會議偏形式審查。

第二、「楊梅區公所行政大樓」工程經費7億8,401萬元,其中由中央補助2億1,373 萬元,上浮後增加補強經費3,680萬元。主要缺失部份,包含地下水位設定未考量坡地地形且地質調查未盡周詳、施工前發現地下水位遠高於設計值,但施工、監造及專案管理廠商未回饋、未充分反映地基現況、基設或細設審查會議未確實討論地下水位設定是否妥當。

第三、「竹圍漁港遊艇碼頭」工程經費1億8,928萬元、浮箱體工項4,000萬元,漁業署補助7,558萬元。主要缺失部分,包含給予廠商規劃設計的期程過於倉促,無法完整評估現況、缺乏現場實測波高數據,直接引用台北港波高作為設計依據,不符合現況、竹圍漁港消能設施不足。

針對今日市府公共工程體檢委員會公布第一波體檢結果,包括平鎮文化公園地下停車場、楊梅區公所行政大樓暨停車場、竹圍漁港遊艇碼頭三項工程。民進黨桃園市議會黨團回應如下:

第一、過去,前市府就已針對三項工程進行調查,要求廠商改善,當時市府團隊若發現工程缺失,皆以負責任的態度找出原因去解決,邀集相關專家一同找出改善方案,重視專業判斷,有效改正問題。

第二、張善政市長上任後,立即成立「公共工程體檢委員會」,然而該委員會法源基礎不明、委員遴聘標準不明、報告法律效力不明,由李鴻源擔任召集人更是備受爭議,應回到市府既有的「工程施工查核小組」,該小組依據政府採購法設立。否則,恐有「私設刑堂」的疑慮。

民進黨團表示,期盼市府團隊認真拚建設,不要拿體檢委員會來作為清算前朝、政治鬥爭的工具,才是市民之福。

另外,民進黨桃園市議會黨團副總召張肇良、林志強、幹事長彭俊豪、書記長鄭淑方、陳治文、游吾和、楊家俍、黃家齊、陳雅倫、黃瓊慧、黃崇真、李宗豪、許家睿、魏筠、王珮毓等人,今日針對市府執政近百日進行總檢討指出,歸納總結張市府百日來,諸多荒唐行徑超過10項,平均不到10天就出包,重傷桃園形象。顯見市府內部不僅小團體叢生、張善政無力管控,彰顯目前市府就是先靠大撒幣兌現政見,對未來毫無建設規劃,凸顯市府團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無能。

針對民進黨團批評市長張善政社福大撒幣,市府新聞處長羅楚東回應,民進黨團開記者會,惡意扭曲市府3個多月來的努力,但對於監察院針對前市府提出多項糾正,民進黨團可有為過去的監督不力道歉,何況過去數年,桃園多項公共工程驚爆匪夷所思缺失,如今卻一再阻撓市府公共工程體檢。(圖/桃市府新聞處提供)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