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第3名! 發現罹這癌時多已第三、四期並有轉移

(觀傳媒台南新聞)【記者陳彥霖/台南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促進統計年報,惡性腫瘤是國人10大死因之首,而大腸直腸癌死亡率在癌症患者中排名第3名;癌症年報統計,大腸直腸癌發生率是第2名,年增個案數也是第2名。由此可知,大腸直腸癌是國內亟需被重視的疾病。

成大醫院直腸外科醫師詹仁豪表示,根據成大醫院的統計資料發現,有超過1/4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初次診斷時已是第4期,也就是有遠端轉移的情況;初次診斷為第3期患者也接近3成,這是在治療追蹤過程中有較高機會產生遠端轉移。

「大腸直腸癌轉移的治療,對患者能否長期存活是相當重要」,由第3、第4期合計超過大腸直腸癌患者半數的情形來看,詹仁豪表示,這些患者大多沒有接受過大腸癌篩檢。目前國健署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進行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符合篩檢條件民眾的使用率卻僅約4成左右,有超過一半的人並未接受篩檢。


▲詹仁豪表示,及早篩檢、早期診斷與治療對患者的預後有相當大幫助。
(圖/成大醫院提供)

詹仁豪指出,若能及早篩檢,早期診斷與治療對患者的預後有相當大幫助。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第二期(含)以前的大腸直腸癌患者以手術切除為主,5年整體存活率第1期患者可達9成,第2期有將近8成;但到了第3期,5年存活率已降至7成,第4期更低於2成。因此,越早期診斷,對患者的長期存活越好。詹仁豪提醒,若有家族病史、不明原因血便、排便習慣改變或是體重減輕,建議儘早就醫檢查。

40歲的黃先生沒有任何慢性病史,主訴大便帶有血絲已數個月,症狀一直沒有改善,在地區醫院進行大腸鏡檢查,發現第3期大腸癌及低位直腸癌,轉診至成大醫院安排後續治療。

傳統上低位直腸癌同時又有大腸癌的患者,肛門的保留率偏低,但黃先生接受術前放療合併第3期化療,至直腸腫瘤變小,再接受括約肌間切除手術以及標準大腸癌手術,保留了肛門,追蹤2年至今沒有復發。

黃先生的家族中有多人罹患大腸癌,加上他本身罹癌的年紀偏輕,討論後進行基因檢測,發現明顯的致癌基因突變;因此,詹仁豪建議家族成員進行罹癌風險評估的追蹤。

詹仁豪指出,大腸直腸癌第3、4期患者好發遠端轉移,主要為肝臟及肺臟。以前一旦發生遠端轉移,往往被認為僅能以藥物治療;現在則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在某些狀況下將轉移病灶切除,有助於癌症的控制及生命的延續。

成大醫院大腸直腸癌的多科整合團隊,會針對患者病況及身體狀態進行團隊討論,設計專屬治療計畫,包括在化療或併行放療後,再次評估手術治療;也有許多文獻指出,當患者癌症部位腫瘤受到控制、心肺功能可承受切除部分時,建議再評估轉移病灶切除手術。

轉移病灶切除手術是近年來癌症治療中重要一環,達到「精準治療、快速恢復」,也是成大醫院大腸直腸癌團隊持續努力的目標,以提供民眾更好的治療、延續患者的生命。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