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抱姿或包覆不正確,造成小baby髖關節發育不良,未來可能長短腳、動作發展遲緩。彰基醫學中心使用「髖關節馬鞍型吊帶」,治療6個月前小baby不穩定的髖關節;設計蝴蝶衣、防踢被,降低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機率;更因應疫情推出「髖關節超音波檢查車」,在嬰兒室內即可進行髖關節檢查。
▲王偉勛醫師表示,彰基醫學中心使用馬鞍型吊帶,治療6個月前小baby不穩定的髖關節。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2.12.14)
彰基醫學中心骨科部副主任暨彰基兒醫兒童骨科主任王偉勛醫師表示,「髖關節馬鞍型吊帶」是治療用的,小baby出生後理學檢查與關節超音波檢查正常,是不需要使用的;主要是使用在理學檢查,髖關節不穩定,還有超音波檢查呈現2C(髖臼發育不良)、D(關節鬆脫)以上的不穩定及脫位情形,就會讓小baby在6個月大前使用。「髖關節馬鞍型吊帶」在世界上已經通用很久,臺灣跟國外的針對髖關節發育不良、不穩定的小baby,都是有使用的。
▲王偉勛醫師表示,馬鞍型吊帶透過魔鬼氈調整大小及鬆緊度,可以隨著小baby的成長調整大小。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2.12.14)
王偉勛醫師指出,「髖關節馬鞍型吊帶」使用的時機比較侷限在6個月大前的小baby,因為髖關節要透過正確的抱姿,才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有一些危險因子,如果胎位不正、羊水過少,或者是第一胎女生,父母兄弟姐妹有髖關節發育不良問題,都是屬於高風險的族群。
▲王偉勛醫師表示,馬鞍型吊帶比較侷限於6個月前小baby使用,因為髖關節透過正確抱姿,才能持續穩定發展。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2.12.14)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況比較輕微,大概都在四周,也就一個月左右,就會恢復到正常的角度,如果脫臼或者是比較嚴重的發育不良,穿戴時間可能會延長到3個月左右。王偉勛說:「原則上,希望在4個月以前發現、6個月大之前治療好;這是我們的目標。」
▲王偉勛醫師表示,馬鞍型吊帶大部分都是鏤空的,好清潔、透氣、又通風,可脫下來讓小baby洗澡。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2.12.14)
「髖關節馬鞍型吊帶」就像是一件簡單式的吊掛背心,透過魔鬼氈調整大小及鬆緊度,可以隨著小baby的成長調整大小,家長在照護上的壓力會比較少。它係由胸帶、肩帶、腳套及腳帶組成,大部分地方都是鏤空的,好清潔、透氣、又通風,可脫下來讓小baby洗澡,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壓力。
▲魏婉華護理長表示,不論什麼時候將包巾打開,小baby的腳都是外展的姿勢,髖關節自然就會發育的很好。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2.12.14)
傳統方式打石膏方式,因臺灣氣候比較濕熱,可能會引起皮膚紅疹,沒有辦法調整大小,六周左右才能進手術房更換石膏,小baby換尿布或洗澡也較為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