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石蚵向來聞名於國內,經環保局團隊邀請專家學者詳細評估後發現,嘉義縣沿海除了豐富的自然生態,東石蚵為何如此出名,在於地理位置獨有的外傘頂洲擋去風浪的天然屏障,還需良好近海水質,才能維持「牛奶蚵」美譽。因此縣府立即向海保署申請補助經費,設置全國第一座示範海域水質自動監測站,全年全天候24小時連續自動量測及紀錄海域水質,且可藉由手機下載APP於遠端即時監控掌握水質變化,另測站也特別設置一項全國首創的功能,如監測過程發現異常時,異常的水將直接自動採樣保存。
因天氣、水質影響,當地網寮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戴士瑋表示,今年東石網寮的蚵收成量不到3成,蚵農一年的心血都白費了,死掉的蚵被堆置在堤防旁,損失不少;環保局長張根穆說明,測站監測項目涵蓋正磷酸鹽及葉綠素,有利掌握近海水質優養狀態是否趨向惡化,對於蚵仔養殖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包括溫度及鹽度可提供近海養殖業者參考。
翁章梁縣長指出,地方耆老大多聽過東石鄉有中華白海豚(俗稱媽祖魚),白海豚壽命雖長但繁殖速度慢,棲息地緊鄰陸地,容易受到各種人為活動與海岸開發的衝擊,導致數量持續下降面臨滅絕,海保署及嘉義縣政府一致認為有必要進行海域水質連續監測,以保護海域生態環境不受人為衝擊。
環保局長張根穆說,不論是白海豚或蚵仔養殖,都需要優質的海洋生態環境,維護海域水質的工作仍需持續努力,盼藉海域水質自動測站的啟用,建立中央與地方對於近海海域水質異常預警的機制,運用科技即時實施污染應變及處理措施。
黃向文署長感謝嘉義縣政府在水質檢測的努力。他說,監測項目也不光是鹽度、溫度,還涵蓋正磷酸鹽及葉綠素等,是重要的里程碑,藉由資料公開透明化讓大眾更了解海洋環境,也幫助蚵農產業發展,呼籲更多縣市也可投入設置。
▲嘉義縣東石海岸啟用全國首座海域自動水質連續監測站。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