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青年防救災研習 21國學員合作任務完成

文:劉孟儒|圖:編輯部

2020國際青年防救災研習營於 9月1日至4日舉行,這群在台灣各地就讀相關科系、或對防救災有興趣的82位學員,來自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共21國,9月4日是營隊最後一天,各組透過簡報分享他們的規劃與過程。

這群國際青年學子中,成功大學共有18位學生參加,正在進行水利系博士後研究的阮氏垂玲(NGUYEN THI THUY LINH)表示,希望自己在學術研究之餘投入志工服務,因此多元參加公益組織,參加研習營除了希望認識慈濟的救災工作,這次也報名「供水衛生組」,希望能發揮專長幫到大家,並從中學習。

來自南非的何嫣達(Mazibuko Nondumiso Ayanda) 表示,雖然過去知道一些防救災資訊,但營隊課程的專業講師分享,能幫助自己融會貫通。何嫣達就讀慈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碩士班,這次被分配到「餐食水暖組」,負責用汽化爐就地取材煮水,以及切菜,19歲就來台灣讀書的他還沒有機會跟著非洲慈濟志工投入慈善工作,他希望畢業後回到南非可以發揮所學,何嫣達說:「行動餐車很有意思,像非洲的環境如果有這樣的機器會很實用。」

來自各國的青年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分組任務,除了團隊合作,更要有效率的溝通,只是,雖然都用英文溝通,仍有意外的小插曲。當住屋組透過對講機請物管運輸組提供螺絲與螺絲帽(nut and bolt),物管運輸組表示沒有堅果(nut),並且納悶:「為什麼蓋房子要堅果?如果是負責煮餐的組別需要,才合理啊!」直到多次溝通後,才發現是雙方的英文用法不同。

來自貝里斯的黛咪(Delmi Yojana Cornelio)在師大讀碩士班,黛咪指出,貝里斯經常有颶風、水災、土石流等災害,因此希望在研習中學習防救災,平時喜歡戶外活動包含踢足球、划獨木舟的黛咪得知「住屋組」將在陽光下蓋房子,很興奮地報名要蓋組合屋。原本以為7個人可以很快蓋好一間組合屋,沒想到花了很多時間。黛咪分享自己原本腸胃不適,但當決定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好,因此當駐營醫師協助他緩解身體的不適後,他還爬上梯子認真鎖屋頂的螺絲。黛咪表示,平時都有在做老幼關懷的志工服務,在活動裡感覺到每個人都很好、很溫暖,未來期待能有機會繼續當志工。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災防組組長呂學正表示,這梯營隊學生有超過六成是博碩士班學生,因此他們面對問題的分析、整合的能力相對較強。透過課程設計,在對災害的認識、取得資訊、災後援助行動的整套規劃比較完整。這些在台灣求學的國外學生,有學員也表示期待未來能將這些慈悲科技帶回國家,幫助當地人。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