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防疫更拚防汛 打造無患淡水好所在

*工程以生態及環境為出發點,並提升至25年防洪頻率之保護標準,兼具防洪、生態棲地維護、農民灌溉、休憩環境等多贏空間。

文:林益瑞|圖:編輯部

北市淡水區東側山區地勢較高,捷運線附近土地的過度開發,且淡水河受潮汐影響水位上漲,遇豪大雨排水不及往往造成淡水、竹圍一帶傳出積淹水災情,新北市水利局及淡水區公所於2017年至2019年間推動多項改善工程,計完成15件工程,合計經費約1億元,大幅降低短延時強降雨造成淡水台2乙道路沿線排水宣洩不及情況發生。

*新北2019年淡金路雨量達187.5毫米/3小時,造成交通大亂,多處路段傳出淹水情形。

2019年5月20日豪大雨肆虐,其中新北市淡水區雨量達187.5毫米/3小時,累積雨量最高的淡水區交通大亂,多處路段傳出淹水情形,包括台2線竹圍、紅樹林、淡水沿線,淡金路往三芝方向也一度全線封閉,釀成大塞車,水利局立即邀集淡水區公所、捷運局及當地里長現勘,針對該路段之雨水下水道及道路側溝進行檢視。經水利局調查係遭異物堵塞阻礙排水及排水容量不足問題,嚴重影響道路側溝容納排水效率降低,為增加整體排水容量。

*於人行道下新設儲水池及過路排水涵管,將水排至下游竿蓁林溝,全長約200m,相信工程完工後,解決排水容量不足問題。

新北市水利局辦理淡金路(中正東路2段5巷口)排水改善工程,該工程於2019年10月進場施工,預計2020年5月底可完工,於人行道下新設儲水池及過路排水涵管,將水排至下游竿蓁林溝,全長約200m,工程經費約1,800萬元,相信工程完工後,解決排水容量不足問題,可大幅降低淡水地區發生淹水機率,改善工程完工前,現場皆已備有應急方案,因應今年汛期。

另外,新北市水利局搭配公司田溪治理計畫,於水尾橋至新厝橋段,打開排洪瓶頸,降低既有三座攔水堰,並將河道淤積土石,用於興建約莫1米半的砌石護岸,更利用小塊石及淤積土引進溪水,營造微棲地以活化灘地。進而於大王廟旁,沿公司田溪整建鋪造長達334公尺親水步道,為市民又添一處戶外休憩新祕境。

*利用小塊石及淤積土引進溪水,營造微棲地以活化灘地。進而於大王廟旁,沿公司田溪整建鋪造長達334公尺親水步道,為民眾再添一處戶外休憩新祕境。

整治過程中,廣納新北市河川生態保育協會、淡水區忠寮社區發展協會及淡水社區大學等當地NGO團體意見,除恢復河道橫向漸層灘地,維持原生物種棲地外,更採用生態專家曾晴賢教授及陳賜賢理事長建議,改善三座攔水堰,降低河道縱向落差,完成水棲生物縱向及橫向連結的生態環境,為本河段重新賦予新生命!

考量下游農民的灌溉需求,並顧及迴游性魚類、河川生命力,敲除降低兩座攔水堰,唯保留上游1座攔水堰蓄水功能,特將其改為三道階梯式魚梯矮堰,於兩側興建引水幹線,以便農民灌溉田園。

早先,常有民眾反映,因位於忠寮里的上水尾橋至新厝橋右側護岸部分尚未興建,造成河道內溢淹、淤積,有洪災的危險,經鄭戴麗香議員提案及忠寮里蔣耿南里長建議,與市府水利局會勘後,把兩邊的護岸做了起來,紓解民眾在防汛期間的擔憂。

工程以生態及環境為出發點,將本河段提升至25年防洪頻率之保護標準,兼具防洪、生態棲地維護及農民灌溉維生需求,同時提供市民良好休憩環境,創造多贏空間。

新北市水利局落實市長行動治理,積極推動工程計畫,在全球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之際,並與淡水區公所協調分工多項應急工程,不只注重防疫超前部署,市政建設的腳步也馬不停蹄,持續推動優質的市政建設,為市民創造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水利局及區公所積極改善地區的作為深受當地里長肯定,後續水利局將持續解決市民問題,做好相關設施等工作,讓新北市成為安居樂業之友善環境。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