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是流行於東亞新年的一種傳統美食,中文裡年糕與「年高」諧音,有年年高的意思。年糕早期是在年夜用來祭祀神靈及供奉祖先,其後漸漸成為一種農曆新年食品。
過年吃年糕的習俗,據傳從周代開始。由於禾穀成熟一次稱為一年,所以後世過年吃年糕,就含有祝賀五穀豐登的意思了。吃年糕還有取「年高」長壽之意。
在江浙一帶流傳著一則年糕的故事。據傳於春秋時代時,吳國大夫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劍自刎而死。傳說伍子胥死前囑咐親信:「我死後,如果國家有難,民眾缺糧,你們到象門城牆挖地三尺,就可以得到食糧。」伍子胥死後,越王勾踐聞知,認為吳國失去主將,就進攻吳國雪恥。夫差連吃敗仗,都城被困,城中糧盡援絕,軍民紛紛餓死。此時,伍子胥的親信按他生前囑咐,去象門挖地三尺,挖到伍子胥以江米粉蒸製後壓製成的「城磚」。從此以後,每逢過年,當地家家戶戶都要蒸製象城磚樣的江米年糕,以奉祀伍子胥的功績。因為是在過年時製作的食品,就把它叫作年糕,沿襲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