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 記者張奕承/綜合報導
阿玲自小是一位品學兼優的高材生,但在升上高中之後,卻開始出現在校焦慮、坐立不安、人際退縮的行為轉變,也經常以身體不舒服為由逃避上學,面對家人的關心詢問,卻反而更生氣地躲回房間,什麼都不想說,甚至還出現用美工刀劃傷手腕的行為。阿文是另一位國中少年,長期有失眠、睡不好、情緒煩躁的問題,在課堂上經常打瞌睡或心不在焉,在家中總是自己一個人躲在房間內上網,當父母試圖限制他的上網時間時,往往會出現情緒激動、摔門、丟東西、或捶牆壁等激烈抗爭表現。這或許是許多父母師長遇見的青少年難題,想了解、卻又難以靠近的年輕心靈風暴。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王如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中快速成長與變化的關鍵時期,兒童在生理上開始展現第二性徵,逐步邁向成人的性成熟階段。而生理上的巨大轉變,也會影響心理上的變化。青少年時期開始探索「我是誰」,嘗試建立個人的價值觀與自我形象,希望被認可、找到自己的定位。這時期也開始獨立於家庭父母,希望擁有自主決定權與個人空間,並更加重視與同儕朋友關係,渴望能融入群體、被同儕接受與認可。因此,當遭遇學業壓力、生涯迷惘、同儕關係挫折、或家庭互動衝突等情況時,都可能讓青少年陷入自我懷疑與焦慮,甚至衍生憂鬱情緒或自我傷害行為等心理健康問題。
更多《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