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舊衣重獲新生,可以循環使用,同時讓垃圾減量,北市環保局受理社福團體申請設置舊衣回收箱。北市府環保局今(9)日新聞稿表示,自108年7月29日至8月9日受理社福團體申請,經審查通過後,可以在北市道路上設置舊衣回收箱三年,三年期滿需重新申請設置許可。設置舊衣回收箱的申請資格,為臺北市社會局核准立案的社福團體,可設置的期間為108/11/1至111/10/31。
環保局表示,民眾在捐贈二手衣物時最常想到「舊衣回收箱」,這個箱子兼具社會救助與資源回收功能,經過舊衣回收設施,社福團體可以將回收的舊衣透過出售方式轉換成營收,幫助許多身心障礙朋友及弱勢家庭的民眾。同時,每回收一件衣服相當減少4.2公斤的碳排放量,可以降低「快時尚」帶來衣物過剩的問題。目前臺北市從事舊衣回收業務的社福團體共有54家,在北市道路上設置的舊衣回收箱計有1,129個,去(107)年已回收了3,279噸舊衣,創造了2,034萬元的收益,平均每家社福團體的收入約37萬元。
而二手衣回收問題,主要為快時尚所造成。隨著經濟發展,大量製造且平價的衣服不斷推陳出新,走趟地下街、熱門商圈,或是夜市,隨處可見僅數百元即可入手的衣服,為迎合大眾的需求,以及搶攻市場,各衣服廠商也價格越壓越低,或是從其他國家進口大量低廉服飾,而便宜的價格,可能讓大家養成過季後,或是買來就發現根本不適合,穿起來不好看,乾脆就丟到一旁的心態,因為價格不高所以也不會心痛,然後每一季都重新購買當季流行的款式。再者,成本壓低的狀態下,品質自然很難兼顧,也許下水沒幾次衣服可能面臨版型走樣,或是變質,更大大減少穿著的機率與意願。而這種所謂的「快時尚」加快了衣物汰舊換新的頻率,讓這些可重複穿著的衣服變成像是拋棄式的物品。
據統計, 2000~2015 年全球服飾生產量翻倍,一件衣服平均穿著次數下降 36%。另外,台灣綠色和平2016年元月也針對20至45歲台灣民眾調查,平均每人有75件衣服,其中兩成,約15件衣服幾乎沒有穿。姑且不論這兩成根本未穿過的衣物,對於每個人手中金錢的浪費。但眼下的問題,應該是因為快時尚而造成的大量成衣產值暴增,而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製作衣服,勢必需要用到棉花或是化學物質。對於棉花需求量逐日遞增,土地以及水的用量也會加大,相對的,也需要電力才能進行後續的紡織,或是成衣製造等作業流程。至於,化學物質對於環境的負擔更是超乎想像。所以,怎樣讓舊衣可以重複再使用,這個問題非常重要。
最後,環保局提醒民眾,舊衣回收箱只收受衣物類,如:衣服、褲子、外套、圍巾等…。其他如鞋子、布偶、包包、棉被、枕頭等…,屬不可捐贈類,請勿投入,以免造成社福團體處理回收再利用的困擾。如果有不小心丟錯的物品,亦可以直接撥打舊衣回收箱上的電話,與社福團體聯絡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