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行星日將至 台北市立天文館直播潛在威脅小行星掠地球

圖/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圖/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獨家報導 記者林墨卿/綜合報導

明天是「國際小行星日」,台北市立天文館預告今晚約10點,將有一顆具潛在威脅的小行星2024 MK近距離飛掠地球,比月球還近三分之一,這也是近年來最亮的一顆近地星體。天文館將在YouTube頻道直播實況,並解答小行星的相關秘密。

天文館表示,國際小行星日是聯合國於2016年設立的國際性教育活動,紀念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小行星撞擊事件,即1908年6月30日發生在俄國的通古斯大爆炸。設立此活動的目的是呼籲公眾關注小行星撞擊風險,未雨綢繆,為可能的撞擊事件做好準備。

根據天文館資料,目前已確認的小行星多達數十萬顆,但並非所有小行星都具有危險性。天文學家將那些與地球軌道距離小於0.05天文單位(約750萬公里)且絕對星等高於22.0等的小行星歸類為「具潛在威脅小行星」。目前,這類小行星已發現2000多顆。

天文館透露,五年後的2029年4月13日,一顆編號為99942的小行星「阿波菲斯」將驚險掠過地球。這顆小行星屬於具潛在威脅的小行星,威力足以摧毀整個台灣。屆時,民眾將有機會目擊這顆閃耀著接近北極星亮度的小行星從比月球近10倍的距離快速掠過夜空的壯觀景象。

今晚10點,2024 MK小行星將從距離地球不到月球三分之二遠(僅約29萬公里)的地方掠過,這顆小行星也屬於具潛在威脅的小行星。不過,科學家尚未發現任何確定會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因此暫無需擔憂。

天文館還介紹了小行星的命名方式。不同於其他星體,小行星的名稱由發現者提出建議,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審核後公告。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於2007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於2020年被正式命名為300300號「台北天文館」小行星。

為了紀念國際小行星日,天文館特別專訪了中研院天文所院士葉永烜、中央大學天文所研究員林忠義和鹿林天文台台長林宏欽。今晚8點,這些專訪內容將在YouTube「台北天文館」頻道首播,並有天文館專業人員在線解答各類小行星問題。民眾可以透過直播,深入了解小行星的秘密,並一同見證這顆具潛在威脅的小行星飛掠地球的奇觀。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