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周邊海域水下文化資產豐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日前在澎湖百年建築郵便局設立「澎湖水下考古工作站」,同時舉辦澎湖水下文化資產多媒體展「黑水溝傳奇」,探索百年來的沉船歷史。
文化資產局長施國隆表示,文化部文資局在水下文資法公布前,在民國92年起委託中研院辦理台灣周邊海域水下文化資產普查;10餘年來,在澎湖海域發現有蘊藏著相當豐富的水下文化資產,截至今年9月止,共有87處沉船遺址,沉船橫跨明、清及日治時代,極具歷史考究價值。
「澎湖水下工作站」由施國隆、澎湖縣長賴峰偉、前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中研院士臧振華、國立台灣博物館長洪世佑、澎湖縣政府文化局長王國裕等人共同揭牌,現場還請來94歲的澎湖潛水員蔡寶生穿著舊式潛水衣裝備,重現早期潛水的做法。
另外,文資局配合「澎湖水下考古工作站」掛牌,即日起至明年11月底舉辦澎湖水下文化資產多媒體展「黑水溝傳奇」,包括有英國S.S.Bokhara商輪、將軍一號、山藤丸、廣丙艦等4艘列冊沉船的出水文物,讓國人一窺沉船歷史。
澎湖文化局表示,「澎湖郵便局」位於馬公民族與中山路口、緊鄰馬公商港口,是馬公最早開發的區域,早在日治時代的1926年即設立「媽宮郵便局」,台灣光復後,改名為「澎湖郵便局」,當時郵政與電信一起辦公。
文化局說,民國61年,隨著地方建設,經濟發展,郵政與電信業務日增成長,原有老舊的辦公廳舍空間不敷使用,才在現今的馬公中正路興建郵政大樓和電信機房,目前移交文化局管理,並在102年核定為澎湖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