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碩士生赴美參加化學年會 發表鋰電池新型單晶正極分析技術獲矚目

臺科大曾啓恩同學(左)與蔡秉均老師(右)於美國化學年會會場合照。
臺科大曾啓恩同學(左)與蔡秉均老師(右)於美國化學年會會場合照。

獨家報導 記者楊允曦/綜合報導

臺科大機械工程系碩士生曾啟恩,於蔡秉均助理教授實驗室中,研究鋰電池多晶與單晶的倍率性能量測,成果獲得美國化學年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於今(2023)年秋季會議全英文口頭發表。他是「鋰電池與鈉電池議程」的59位演講者中,唯一碩士生發表者。更榮幸接受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及國家科學委員會的共同獎助,資助曾啟恩至美國舊金山的機票和生活旅費。

曾啟恩於大四下主動提早加入蔡秉均老師的研究團隊,共同執行國科會「整合第一原理計算及單顆粒電極量測於鋰電池新型正極單晶粉體開發」研究計畫,曾啟恩解釋,目前大家都在研究如何讓手機和電動車所使用的鋰電池延長壽命並且充電更快,三元正極材料具備高電容量與低成本等優勢,然而傳統多晶正極於循環中會產生正極顆粒破裂,進而導致嚴重的容量衰退。

他表示,新型單晶正極能克服這個問題,具有循環壽命更長的優勢。曾啟恩量化出多晶與單晶正極於不同電荷狀態下電化學動力學性能,同步結合充放電過程中的正極材料內部形貌演變,成功分析多/單晶正極的充電能力。

鋰電池多晶(左)與單晶(右)正極材料顆粒及晶界破裂示意圖。
鋰電池多晶(左)與單晶(右)正極材料顆粒及晶界破裂示意圖。

曾啟恩說雖然在台灣已經沙盤推演無數次,但在美國化學年會上用全英文口頭報告研究成果,還是感到緊張,透過雷射筆甚至看到紅點有些微晃動,當時立即告訴自己必須克服,因為緊張而無法良好表現,後果不僅是後悔,而是下一次面對重大場合時逃避的藉口。曾啟恩表示,未來的競爭是不分國籍與年紀,非常感謝蔡秉均老師,啟發思維,要求獨立作業,將視野不侷限台灣,而是國際發表。

曾啟恩今年暑假也參加在上海交大舉辦的台中日韓馬等五國大型活動Asia Campus,接著將前往著重能源研究的日本九州大學攻讀碩士雙聯。雖然到日本九州攻讀雙聯,要面對許多適應與調整,還需要兼顧台灣實驗室進度,但曾啟恩認為,一定要勇敢做選擇,在努力堅持後,未來就會有回報。

美國化學學會成立於1876年,為全球化學領域歷史最悠久且最具公信力的學會之一,全球化學界公認其學術權威性和影響力。每年舉行兩次涵蓋各式化學領域的會議,內容來自全球各地超過2萬名產學研專家參與和發表,是發表最前瞻化學研究成果的國際平台。曾啟恩同學能獲選口頭發表,是經過高度全球競爭下的佳績。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