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畢卡索逝世五十週年紀念活動 陳揆盼共同促進臺灣文化發展更具創造性與未來性

圖/行政院提供

獨家報導【記者陳曦/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8)日前往臺南市出席「畢卡索逝世五十週年紀念活動」時表示,畢卡索是位跨越世紀的世界級畫家,感謝張惠華教授與臺南市政府共同合作,在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展出超過90件作品,呈現畢卡索大師不朽的精神。陳院長也強調,政府自2018年啟動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投入約27.8億元,也在疫後特別預算中編列22.5億元經費振興藝文產業,鼓勵民眾重新走入文化場域;此外,文化部也將與地方政府合作辦理「校外文化體驗一日遊」,提升學童及青年參與藝術文化,讓臺灣文化的發展能夠豐富多彩,更具創造性與未來性。

陳院長先是感謝張惠華教授邀請他參加「畢卡索逝世五十週年紀念活動」,張教授長期致力於藝術收藏,他曾二度前往張教授在臺北舉辦的收藏畫展,每次參觀都獲益良多。此外,也感謝臺南市政府予以協助,在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辦此一展覽,此次共展出超過90件作品,其中包含限量的藝術微噴版畫,重現畢卡索大作《格爾尼卡》的原作風采,是一場難得的藝術盛宴,深具意義。

陳院長表示,臺灣重要的前輩藝術家黃土水先生曾說:「能永劫不死的方法只有一個,這就是精神上的不朽。至少對我們藝術家而言,只要用血汗創作而成的作品還沒有被完全毀滅之前,我們是不會死的。」而畢卡索即是位跨越世紀的世界級畫家,其作品歷經數個世代後,依然回應著現代人的疑問,觸動當代人類的情感,也展現黃土水大師所說的不朽精神。

陳院長指出,以《格爾尼卡》畫作為例,該畫作描繪86年前震驚世人的戰爭,透過畢卡索對戰爭的感受,如實呈現在畫作中,觀看者彷彿可以從畫中聽見尖叫聲、啼哭聲,並且感到悲哀,也藉由如此深層注視,讓世人了解追求和平、反對戰爭是多麼重要,並賦予我們捍衛和平、捍衛自己家園的勇氣。

陳院長表示,政府相當重視國內藝文發展,自2018年開始,即啟動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投入約27.8億元,從蒐藏、研究、推廣等層面,梳理臺灣藝術發展脈絡,企圖重建臺灣藝術文化的DNA。此外,從2018年至2022年間,一共購藏826件重要臺灣藝術作品,辦理77檔展覽,並累積豐富書籍影音出版成果,讓民眾更容易親近觸及臺灣藝術,進而了解自己的文化,也壯大臺灣文化內容,推廣臺灣前輩藝術家至全世界。

陳院長進一步指出,考量疫情期間,許多博物館、美術館、演藝廳的觀眾都大幅下降,因此政府在「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案」中,特別編列22.5億元預算,鼓勵藝文產業振興,也感謝立法委員的支持,讓特別預算得以在立法院順利通過。陳院長說,文化部將推動多元豐富的展演活動,並以多樣化的方式,鼓勵民眾重新走入文化場域,感受藝文體驗的美好,包括針對18至21歲青年發放1,200點的「成年禮金」,可用於觀看表演、國片、實體書店購書、參觀博物館、買文創及工藝品、參加社區文化小旅行等。

此外,陳院長表示,文化部將與地方政府合作辦理「校外文化體驗一日遊」,以偏鄉地區學生為優先,鼓勵學校帶領學生到文化場域參訪,預計達成3年4,000車次的目標,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藝文場域」,希望提升學童及青年參與藝術文化,進而培育藝術文化欣賞人口,讓臺灣文化的發展能夠豐富多彩,而且更具創造性與未來性。

陳院長說,臺灣各地有許多藝術愛好者,有像張教授一樣守護藝術文化,也有像順天美術館將600多件收藏美術作品捐贈政府,以及前輩藝術家洪瑞麟先生家屬慨捐所藏1,500件以上洪先生作品等,感謝所有收藏者與捐贈者的付出,讓大家看見臺灣藝術家的偉大,也看見臺灣更美麗的過去與更精彩的未來。期盼未來在臺灣的藝術發展上,有更多類似的展出,並祝福本次展覽順利圓滿成功,希望各縣市的藝術愛好者、學生及青年們,都能夠前來欣賞,展現對藝術的愛好,也彰顯臺灣深厚的文化底蘊。

陳院長也提到,今日現場有多位貴賓是他學術界的老朋友,包括抗SARS英雄蘇益仁教授,本身也是一位很有名的藝術收藏家,還有與他一起在北門、學甲、布袋等地區進行「皮膚砷癌」研究的高雄醫學大學前校長余幸司教授,以及國立成功大學新任校長沈孟儒教授等。

陳院長表示,他於2003年5月18日接任行政院衛生署長,蘇益仁教授於翌日即就任疾病管制局局長,並就SARS疫情提出許多良好的防疫措施,而當年6月15日也出現臺灣最後一宗SARS病例。陳院長說,儘管SARS疫情告終,蘇教授仍持續努力將臺灣防疫體系打造得更堅強,並修訂8部法令,包括行政院衛生署組織法、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組織條例等,同時透過修法成立防疫醫師團隊。而這些防疫措施持續沿用迄今,當臺灣面臨COVID-19疫情侵襲時,第一階段能夠防疫成功,蘇教授可說功不可沒。

陳院長致詞後,首先與現場貴賓進行大合影,隨後在張惠華教授陪同解說下,依序參觀畢卡索《亞維農少女》、《哭泣的女人》及《格爾尼卡》等展覽畫作,最後並在活動海報上簽名留念。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