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五月是夏季開端,五毒之害正盛行;因此,趁著端午節前後這段期間,正是我們驅除病蟲、瘟疫,並且避邪、招福的最佳時刻。
農曆五月是夏季開端,俗諺說:「沒吃五月粽,破襖不敢放」。此時,正是氣候開始轉熱,也是各類蚊蟲、病毒開始盛行時,因此,也要要特別注意衛生與飲食。
吃粽子
粽子古時叫角黍,在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也會用以祭祖拜神。由於口味的差異,各地的粽子有不同作法。
北部粽的作法是先將米蒸熟,再用竹葉包好後再蒸,吃起來感覺米粒分明,同時口感較Q。南部粽則是用生米當原料,包好後再放入水中煮至熟,因此竹葉的香氣會比較重。客家粿粽則是先將糯米磨過,揉成糯米團再包入餡料並蒸熟,由於作法與粿相同,因此客家粽吃起來就像粿一樣。
此外還有各種特別的粽子,像是包成長條狀的湖南粽,還有蘸糖吃的甜粽,近來還有各種創新風味的粽子,從包龍蝦到包冰淇淋都有。
民間禁忌
民間習俗認為,過去一年間有喪事的人家,守喪期間不能蒸食,所以過新年不能做年糕,端午節也不能包粽子。
而從民俗上來說,做年糕與包粽子,其實都有歡樂過節的意涵,對死去的親人比較不敬,也不符合喪家應有的悲傷或肅穆氣氛。所以喪家親友們通常會在端午節時,送粽子給喪家,同時也表達慰問之意,而喪家則通常會贈糖作為回禮,稱作送節。當然喪家也可以自行購買食用。
但送粽時切記絕對不可送完整的一串,因為容易有詛咒人家「一個接一個死整串」的誤會。因此必須先剪下至少一顆,或直接整串剪散,以免觸人霉頭。也因為有這種禁忌的關係,除了是家族中長輩製作分送子孫外,一般人通常不會隨便送人粽子,容易被誤會暗指對方家裡死人。
植物制煞法
端午節早上將菖蒲、艾草、榕樹枝綁成一束,插懸在門窗上,可避邪、袪病蟲、象徵健康。因此民間常說:「插榕卡勇龍,插艾卡勇健」
艾草本身有避邪的象徵意義,而艾草本身宛若旗幟,具有打鬼的功能,而艾草本身具有特殊的敏感特質,所以民間習俗上相信種植艾草在自家的庭院,可以觀察、預測家中的狀況。
菖蒲本身形狀像寶劍,自古以來具有驅邪打鬼之功能,民間習俗傳言,法師透過咒語和本身的法力灌注在菖蒲上,可以使菖蒲本身在另一度空間發揮削鐵如泥的效果,所以一直以來都是用來驅邪打鬼的利器。
榕樹本身有聚陰避邪的兩極化功能,原因是榕樹長得非常茂密,氣根落地後,又可成長成樹幹,若不受到控制,甚至可以綿延數千公尺的地上,因為榕樹葉本身長得非常茂密,而且氣根又可以不停的繁衍,導致上面的葉面吸收大量的陽光,充滿陽氣,而葉面下的空間則陽光無法照入,空氣比較陰濕凝結,又形成了聚陰最佳據點,所以民間習俗上榕樹本身會招陰,榕樹葉本身反而具有避邪的功能。
在端午節掛上菖蒲、艾草和榕樹枝之後,過了很久很久我們才會拿下來,但不管有沒有拿下來,就民俗而言,是不能夠隨手丟掉的,因為當家人出現身體方面的問題時,就會拿端午節的辟邪物品加上一半熱水,一半冷水,即是陰陽水,灑上三十六粒白米,把艾草和榕樹葉放到水中,讓身體不舒服的家人用這種水擦臉洗澡,在身體方面就會改善,這是在民俗上的一個說法。
驅疫招福妙法
*飲雄黃酒
雄黃酒有驅疫避邪的功效,白蛇傳裡,許仙聽從法海和尚,在端午節讓白娘子喝下雄黃酒,因而出現原形。習俗上端午飲雄黃酒能消毒驅逐瘟疫。唯雄黃酒具有毒性,不可多飲,現代可用清潔環境做為代替。
*掛香包
香包裡面包有香料,讓小孩佩戴香包可避邪。也有人在小孩的手腕綁上五色線,五色即黑、白、黃、綠、紅這五種顏色,代表五方神明的保護,能祈求長壽、健康。
*吃特殊食品
有些地方在端午節會吃特殊的食物,相信透過這些食物的功效與暗喻,便可達到保健與延年益壽的效果。其中以吃桃子、茄子、長豆等最為常見,俗語說:「食茄吃到會搖,食豆活到老老。」
制煞物製作法
*午時水
午時水指的是端午節中午十一點到一點之間,從井裡或水龍頭取得的水。據說午時水不易腐壞,用來泡茶特別甘醇。俗諺說:「午時水飲一嘴,勝過補藥吃三年」。民間盛傳若遇犯沖時,取午時水加芙蓉、秣草淨身即除煞。命理上來說,端午的午時是陽氣最盛之時,午時水吸收旺盛的陽氣,因此可以達到除煞的功效。
*桃枝斷緣
利用去頭去尾的桃枝(象徵沒有起頭,而已起頭的則不會有結果),在上頭以紅線打十二個死結,暗示無論對方在任何一個月、任何時間、遇到任何一個生肖,都因遇到死結而無以為繼,進而達到斬爛桃花的目的。
打好結的桃枝放在另一半的枕頭下,效果為一年。桃枝最佳的擺放時間是在端午節的正午十二點整,或是該日午時(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因為端午節前後是桃花季節,桃枝威力最強,而正午陽氣最盛,效果最好。
立蛋的功效
端午立蛋的習俗由來已久,立蛋是指端午節當天正午十二點時,將生雞蛋直立在地上。據說若能在端午節將雞蛋立起的人,未來一年就可以得到好運氣。立蛋的原理,在民俗上的說法,是因為端午的正午時刻為陽氣最盛、陽剛正氣彙集的極點,所以平日不易豎立的雞蛋,在此時便可直豎在地上。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有一種說法是,端午節時因為太陽直射北半球,太陽引力與地心引力形成兩股相反方向的作用力,這兩個引力的力量作用在雞蛋上,就容易使蛋直立起來。
划龍舟習俗
龍舟競渡流傳最廣的起源,是楚國人為了紀念投江自盡的屈原駕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但考古學的發現證實,許多端午習俗早在屈原之前的時代便已存在。而龍舟競渡在不同地區的也有不同的寓意,如貴州苗族為慶祝插秧和預祝五穀豐收、在越南則為紀念陳朝大將陳慶餘等。
龍舟在下水前須經過「開光」、或稱「點眼」的儀式後才可使用,因此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一時,地方首長祭拜過水仙尊王後,提筆在龍舟的龍眼上點眼睛。開光過的龍舟在端午當日下水前,還要敲鑼打鼓,沿路的民眾燒香禮拜及放鞭炮,龍舟巡行後才會抬到河岸入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