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淯 | 圖:中華堪輿道派、中國正統民俗風水教育協會 提供
農曆七月是民間俗稱的鬼月,相傳在陰間的鬼魂會被放出來,到陽間探望子孫,並享用世人所供奉的衣食。為了確保在此月份能夠諸事平安,就讓台灣風水命理界的教父,也是民俗專家的謝沅瑾告訴你,鬼月的祭祀學問與該遵守的禁忌!
關於鬼月的由來,流傳最廣的就是佛教經典中「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神通第一」。目連想要度脫他的父母,報答父母的恩情,於是他便運用神通,想看看父母現今何在。沒想到他看到母親因為生前曾經作惡,死後淪為餓鬼,沒有東西可以吃,餓得像皮包骨。目連見了十分不忍,於是便以缽盛飯拿給母親吃。沒想到食物還沒吃到口中,就變成了火炭,目連看到這樣的情形,痛苦得悲號涕泣,便回去跟佛陀說了這樣的情形。
佛陀聽了便告訴目連,他的母親罪根深結,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佛教都會舉行的盂蘭盆法會上,為在世父母添福壽,為過去七世父母舉行度脫惡鬼苦的孝行儀式,漸漸的就演變為今天七月的習俗。
鬼月的另一個起源是道教的地官信仰。因為七月十五日是道教地官的聖誕,民間認為天官可以賜福給人們,誕辰為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元宵節)。水官可以為人們解厄,誕辰是十月十五日下元節。而地官主掌的是赦免人們的罪,誕辰為七月十五日中元節。
人們相信在中元這天,地官會下凡定人間善惡,道士在這天日夜誦經超度,就能讓鬼魂生前的罪孽得到地官的赦免,因而得到解脫。因此人們開始在這天準備豐盛的祭品誠心祭拜,而廟宇也會替鄉里舉行法會普渡亡魂。爾後規模越辦越大,逐漸演變為今日的鬼月習俗。
鬼門開啟 門口設祭
現今民俗上,七月一日是「鬼門開」的日子,有一些廟宇會舉行開鬼門的儀式,在七月初一的子時點起中元燈,一排一排的紅色燈籠,在黑夜中閃耀光芒,為來自陰間的好兄弟照路。
七月一日當天的下午,廟方請來法師作法,並打開象徵鬼門的龕門,自此在陰間的好兄弟就被釋放出來,到人間享受一個月的假期。
普渡公燈 為鬼照路
除了廟裡舉行的儀式外,這天,一般民眾也會在自家門口擺設豐富的供品,來祭祀這些剛被釋放出來的好兄弟。有些地方從這天開始,每天傍晚要在自家的門前點「普度公燈」,造型比較講究的則做成四方形,材質玻璃可擋風雨,燈上寫著「陰光普照」之類的字樣。
為了讓好兄弟能好好度過這難得的假期,大部分的廟宇也會停止一些平常會進行的儀式,更體貼的甚至會關閉廟門整整一個月。
和平共處 鬼月祭拜
農曆七月時,由於鬼魂在人間遊蕩,人們為了不觸犯鬼魂,安然度過這個特殊的月份,行事上自然相對地就謹慎許多,也因為這樣的關係,就衍生出許多禁忌來。
首先關於拜拜的部分,七月拜拜就跟平常不一樣,最特別的是必須準備一盆乾淨的水與毛巾,作為給好兄弟洗塵的洗臉水,要注意毛巾必須要是新的,不可以拿用過的來拜。
中國人是個充滿人情味的民族,因此鬼月祭拜時,對待好兄弟便有如對待遠道而來的旅客,首先請好兄弟以清水、毛巾與牙刷漱洗乾淨,再送上點心零嘴,並以雞鴨魚肉款待,最後奉上各類水果,以及各種花費盤纏。為了就是讓所有鬼魂都能在心滿意足的狀況下幽遊人間,不會到處滋事,達成陽間與陰間的和平共處。
點香時每個碗都要插香,引導好兄弟前來享用。水果類的祭品,最好不要使用「一整串」或有很多籽的,民俗上認為這種水果象徵會引來一整串的好兄弟,另外若是祭品準備得不夠,會冒犯好兄弟,需要特別注意。
在紙錢方面,要準備特殊的「更衣」,上面繪有鞋、衣服、帽子等等,象徵是給好兄弟換衣服。更衣與其他紙錢要分開燒,先燒經衣再燒其他紙錢。也就是讓好兄弟先換好衣服,飽餐一頓,再燒紙錢給他們花用。
挑對時辰 買賣無忌
一般認為七月的時候不適合買房子與車子,覺得比較不吉利,因此七月的房市、車市交易都比較冷淡。
不過,謝沅瑾認為,若是有必要,七月份還是可以買賣,只須要在交屋、交車的時候,挑一個適合自己與交易的好時辰就可以了。
不過關於結婚的部分,七月份還是比較忌諱。因為民俗上認為七月結婚會容易娶到鬼新娘,是非常不吉利的。另外也是因為人們相信七月份時,鬼魂遊蕩人間,行事要盡量低調,避免不小心觸怒了好兄弟,引來麻煩。所以喜事與喪事都不適合在這個時節裡舉辦。
鬼月十大禁忌
一、避免到井、溪、河、海邊戲水
民俗說法:容易有抓交替的情形。
科學角度:水面,水底溫差過大,容易腳抽筋。
二、避免隨便戶外小便
民俗說法:避免無意間冒犯到好兄弟。
科學角度:炎熱夏季,毒蟲、蛇、蟻出沒較多。
三、避免衣物夜晾在外
民俗說法:容易被好兄弟穿套過,人容易生病。
科學角度:蟲、蛇、蟻喜歡藏匿在較濕冷之處,人再拿來穿,皮膚容易過敏。
四、洗臉盆、澡盆收到屋內,禁放室外
民俗說法:祭拜好兄弟時會準備新臉盆、毛巾,給好兄弟梳洗,但平常用的臉盆晚上放在室外,白天再拿來梳洗,如果好兄弟拿來使用過,我們就容易生病。
科學角度:蟲、蛇、蟻、蟾蜍夜晚喜歡有點潮溼的地方,第二天我們拿來洗澡、洗臉,皮膚容易有問題。
五、避免吹口哨,尤其夜晚
民俗說法:口哨聲頻率,容易吸引好兄弟。
科學角度:一般人半夜聽到高頻率的聲音,容易感到驚嚇。
六、避免開刀、減少探病弔喪
民俗說法:容易有抓交替或沖煞的情形。
科學角度:夏末、秋初天氣炎熱,病菌多,傷口比較不容易癒合。
七、避免買屋入宅、動工、牽新車
民俗說法:容易有不順或意外發生的情形。
科學角度:在一年中最炎熱時,搬家、動工容易發生中暑或不舒服的狀況。新車內裝味道重,停在路邊太陽曬過後,味道更令人感到不舒服。
八、避免亂踢、踩冥紙或金桶
民俗說法:不懂得互相尊重,容易得罪好兄弟。
科學角度:如果金桶正在焚燒或悶燒,容易燙傷。
九、孕婦、小孩避免到普渡祭壇
民俗說法:容易有沖煞,影響孕婦、小孩的情形。有時小孩偷吃供品,也很麻煩,容易出狀況。
科學角度:氣候炎熱,普渡祭壇中悶熱、吵雜,孕婦怕影響到胎兒。
十、避免夜遊,山邊、海邊、墓地,並且叫人全名
民俗說法:容易有抓交替的情形。
科學角度:夜晚視線不清,炎熱天氣,蟲、蛇、蟻也多,容易發生危險。
孝親感恩月
由於民間認為鬼月是從「目連救母」這個感人的故事而來,因此佛教人士認為農曆七月不應僅是祭拜好兄弟的月份,它應該也是「孝親月」,世人應體悟目連救母之心,更加的感念並報答父母的恩情。
農曆七月十五日不僅是中元節,也正是佛教中出家人結束為期三個月的「結夏安居」的日子。結夏安居又稱「雨安居」,這段期間內出家人聚在一起供同修行,一同誦戒,分享心得,這樣連續三個月後結束。出家人經過這段期間,修為更加精進,因此每年的「結夏安居」結束在鬼月,讓鬼月的意義更上一層樓,成為感謝天地之間的一切賜與的「感恩月」。
佛教認為「中元普渡」除了是讓遊蕩世間的好兄弟們能好好飽餐一頓,並有新衣物可替換、有金錢花用外,更重要的意義應該是啟發大眾對於那些身處困難、窮困的人即時伸出援手,一點小錢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救命的大錢,寧可雪中送炭,莫要錦上添花。而這想法跟謝沅瑾向來一貫的主張「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可說遙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