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3月15為武財神也就是中路財神趙公明生日,向財神爺求發財金是民俗上常見的求財方式,本刊特邀中國正統民俗風水教育協會理事長謝沅瑾,為您介紹民俗上常見的發財金求取方式,讓您能藉由財神爺的幫助,日進斗金,財源滾滾!
「發財金」是從財神廟求來,能以錢生錢的錢幣。「發財金」可以用來購買生財器具,或是存入戶頭中以錢滾錢,甚至是隨身攜帶強化財運。
「發財金,民俗上也叫做錢母,錢母是因為母親會生育小孩,所以錢母就是能以錢生錢的錢幣。」謝沅瑾一開始就告訴了我們關於發財金的有趣典故。
「發財金」的取得有很多管道,通常最常見的是從財神廟求來的發財金。求取「發財金」的方式各廟宇不同。
除了廟裡求來的發財金可當作錢母以外,「還有一種錢母,是廟會時候戲棚扮仙之後灑下的糖果餅乾中混著的錢幣。」謝沅瑾說,「甚至是過年的壓歲錢、或者是家中長輩過世之後留下的手尾錢,也都是錢母的一種。」
談到這裡謝沅瑾又補充說明,「民俗上無論婚喪喜慶,都會給來幫忙的人一個紅包作為謝禮,那麼一般來說,如果是在喜慶場合得到的紅包,民俗上認為也可以當作錢母來使用,但如果是喪事場合得到的紅包,就要盡快花掉,不能留在身上,更不能存起來。」
以大換小,以小換大
有的廟宇採取以大錢換小錢,通常是使用銅板,例如說以10元換1元,這也是求錢母的一種方式。廟宇裡面可以讓參拜的民眾用面額較大的錢換取面額較小的錢。信徒在祈求神明後,將手中的錢幣丟入洞中或容器內,並直接換取比自己丟入的錢面額小的小錢。一般為避免拿到其他信徒的錢,所以都是以拿1元銅板為主。
求回來的銅板可以當作是錢母一樣的使用,用來購買生財器具的基金,或是混入資金中進行投資。另外還可以放入聚寶盆中,或是當作是求財的幸運物放在皮包中隨身攜帶,都能強化財運,發揮「以錢咬錢」的效果。
民間認為求得的小錢可以換來更大的財富。所以這樣的求發財金方式一般被認為是「用大錢換小錢,再用小錢換大錢」。
有借有還,發財不難
有的廟宇則是以擲筊的方式,民眾可以到財神廟,先向財神爺說出明確合理的願望,例如接下來的一年可以存到多少錢,接著便擲茭,等擲到聖杯,代表神明應允之後,便能借得一定金額的發財金。
將發財金帶在身上,就可將「財氣」隨身帶在身上。而如果將發財金混在資金當中拿去購買生財器具,例如廚師可以拿去買鍋鏟,業務員可以拿去買手機,或是生意人將錢存入公司帳戶,都能達到「以錢滾錢」的活絡財運效果。
要注意借來的發財金一定要還,以免在過了時間之後,運勢有衰退的可能,「曾經有人借發財金之後發了大財,卻懶得去還錢,結果突然開始做什麼賠什麼,最後趕緊去還錢後生意才止跌回升。」謝沅瑾笑著跟我們說。
財神銀行,有憑有據
另一種比較有趣的求發財金方式是所謂的「財神銀行」,民眾需要「開戶」後向財神貸款,然後在「貸款卡」上寫下明確借還紀錄與時間,提醒自己有借有還。
「其實這種方式跟一般求發財金的方式沒有什麼不同,只是透過跟財神訂立契約的方式,希望能讓求財者更重視自己的信用,平時也會提醒自己更加努力。」謝沅瑾最後說,「民俗上沒有最好的求財方式,也沒有最有效的發財金,因為最能幫助自己發財的,終歸來說就是你自己,唯有自身努力配合神明幫助,才能真正獲得財富。」
五路財神,兩種說法
「五路財神」常見的說法是「東西南北中」五路,分別是:
中路財神「玄壇真君—趙公明」
東路財神「進寶天尊—蕭升」
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
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
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
拜「五路財神」的目的就是要收盡東南西北中「五方之財」。此外還有「八路財神」,指的就是八個方位,不過民俗上對於八路財神並沒有明確的記載。
而「文、武、義、富、偏」五路財神的說法,除了上述的「武財神—趙公明」以外,還有:
商朝忠臣「文財神—比干」
三國武將「義財神—關公」
明朝富商「富財神—沈萬三」
漢朝名將「偏財神—韓信」
要特別說明偏財神的「偏」,並不是專指以旁門左道的方式取得的財,而是指「正財」以外的財富,例如兼職、自由業、買彩券、特種行業等,就稱為「偏財」。
土地虎爺,皆可求財
傳統民間認為「有土斯有財」,所以掌管土地與民間大小事的土地公,自然被賦予了財神的功能。
民俗上甚至還將求財的土地公分為持拐杖與持元寶兩種,一般認為只持拐杖者掌管正財,而只持元寶者則掌管偏財,而在廟宇中如果見到同時持拐杖與元寶者,自然是正偏財都管囉!
財神爺或土地公的坐騎「虎爺」,也是民間求財的對象。民俗上跟「虎爺」求財也多是採用「以多換少」的方式,求來的錢就是錢母。
由於「虎爺」為老虎的關係,求財前如果能先拜「虎爺」最愛吃的生肉與雞蛋,能得到較好的招財效果。有些人甚至會準備三牲與米酒來祭拜「虎爺」,可說是最具誠意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