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德亮 | 圖:吳德亮 | 獨家報導1146期(10月份)
高保值力,進入門檻低,加上屬於不記名動產交易,讓藝術投資成為近幾年投資市場新「嬌」點。但藝術投資進入門檻雖低,鑑賞的技術門檻,與不可預期性卻較其他投資都來得高,加上流通性低,也讓許多人不得其門而入。
究竟,什麼樣的藝術品才能讓人獲利翻倍?是否對該領域收藏,達到「玩物喪志」的地步,或許是最好的標準。
收藏不是有錢有閒人的專利,更不再是許多人嗤之以鼻的敗家子行為:有人收藏日本老鐵壺、有人專收普洱老茶。有人收藏台灣陶藝名家作品而節節翻漲,也有人只收宜興紫砂老壺,有人收藏鋼管自行車,還有人專門收集老音響;更有年輕人大量收藏各種公仔、甚至可口可樂鐵罐、星巴克各地不同圖案的咖啡杯等。
不管收入豐厚或普通,只要作足功課,從現在起有恆心、有計畫地收藏,很可能就能在退休後開創事業的第二春,甚至因此致富。本刊將陸續報導整理許多庶民收藏家的致富經驗,包括現在式與未來式,看看他們如何將收藏變成事業!
鐵壺達人蕭銘煌
近年茶文化蓬勃發展,對岸經濟快速崛起又創造了不少炒手買家,日本老鐵壺和銀壺被炒得震天價響:儘管中國早在五百年前的明代,民間就已經普遍使用鐵壺,但今天市面上所流行的鐵壺,或不斷轉手炒作的老鐵壺,幾乎都來自日本。二○○九年中國嘉德冬季拍賣會上,一把日本「祥雲堂」的「寶船賀壽」鐵壺以三十五萬元人民幣成交;二○一○年西泠秋拍的「大國壽朗」鐵壺,也拍出九十六萬人民幣的天價,今天更已持續飆漲至令人咋舌的地步。
至於以手工鍛造、過去只有貴族才能使用的銀壺,以造型端莊古樸、優雅貴氣,且柔韌極富張力著稱,當然更炙手可熱了。日本銀壺大多始於江戶時期,傳承至今三百多年間,留下許多質地細膩、造型幽雅的精品,成了藏家競相蒐羅的目標,驚人的飆漲幅度更超過鐵壺。
不過,二○○三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時候,無論老鐵壺或銀壺或其他與茶道相關的日本古美術品,在日本或兩岸均乏人問津,價格甚至還不及中國宜興出廠的一把制式標準壺。卻有人純粹基於喜好而瘋狂蒐羅,藏品多到差點被太座給「休」了,依然「口袋漸寬終不悔」,意外成就了退休後的大事業。
驚人收藏成就事業第二春
他是蕭銘煌,在中華賓士汽車任職業務二十多年,收入並不算太優渥,卻由於篤信佛教日蓮正宗而經常前往日本「團參」。由於喜好日本古文物,因而從一九八三年開始,逛遍京都、東京、大阪等地的古物店,以有限的「閒錢」購買喜愛的鐵壺、銀壺、自在鉤、浮世繪、火鉢、蒔繪漆器等。年份從江戶時期、明治期間到昭和時代,數量多到讓生性節儉的太座大發雷霆,甚至提出「再買就離婚」的警告。
不過蕭銘煌並沒有因此放棄,還挖空心思把陸續購得的鐵壺藏在車庫或朋友家,儘管至二○○○年退休,公司仍繼續委託他辦理進口車輛認證業務,因此還能有錢繼續買個不停,藏品也越來越多。直到二○○四年,內政部推動「無紙化核章」業務,讓他一時沒了任何收入,這才突發奇想:「何不開店將藏品與同好分享?」
儘管當時老鐵壺在兩岸才初試啼聲,但蕭銘煌說以一萬六台幣購入的一把鐵壺,隔年就以二萬五售出予同好,甚至在不久後售出十七萬的天價。而原先反對的太座也才「驚嚇」的發現,老公的收藏無論質或量,都足以開家規模不小的店了。因此就近在汐止家旁租了間月租二萬的店面,簡單裝潢後,「宗慶屋日本古美術店」於焉誕生,正式開啟了事業的第二春。
蕭銘煌回憶說,由於店面遠在汐止,初期客人並不多,因而聽從友人建議,在台北建國假日玉市租了個小攤位,從而結識不少買家,生意愈做愈大,不僅知名收藏家王度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展覽向他買了不少鐵壺銀壺,他獨有的早年收藏也屢經兩岸或日本出版社相中,經常登上名壺事典或專書,「宗慶屋」從此聲名大噪,連對岸都常有買家渡海來收購。
不過,蕭銘煌卻語帶哽咽的表示,他其實是最不會做生意的人,往往一把價值連城的老鐵壺,隨便加個價就糊裡糊塗賣掉,幸好有精明幹練的太座主掌大局,才有今日輝煌的局面。未料就在名氣如日中天之際,愛妻卻因癌症不幸過世,讓他意志消沈了好幾年,業務也幾乎停擺。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手上的幾把珍品才未輕易釋出,例如十八世紀日本金工名家藏六初代鍛造的一把龍紋鳳首銀壺,就在那幾年從百多萬狂飆至三百萬台幣的行情,連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所幸後來又有個美麗賢慧的女同好闖入生命之中,從顧客、紅粉知己,變成今天宗慶屋最大的支柱。她是朱芃霏,在「鐵壺達人」身邊可絲毫不含糊,熱情開朗且資質聰慧的她,店內所有藏品幾乎如數家珍,市場行情變化更瞭若指掌,兩人既是伴侶也是股東關係。由於名氣太大,原來的收藏早已無法應付後來的鼎盛業務,因此蕭銘煌每年至少還要赴日八至十趟,憑著多年累積的經驗與敏銳的眼光,陸續前往隱身在東瀛都會巷弄內的老店收購名品,而業務就全交給朱芃霏打理。
日本名壺驚艷兩岸
朱芃霏說,宗慶屋藏品目前分為平價、中上至高端精品,可以一次滿足各階層藏家的需求,兩人搭配得天衣無縫。蕭銘煌表示市面珍品已逐日減少,即便今天未成交,明日還有更大增值空間,使得他能悠遊自在的繼續買壺、賞壺,甚至還有空閒可以到北海岸潛水,或邀集好友們在店內圍坐火盆四周,以龍眼木炭、自在鉤、鐵鍋等涮魚或吃火鍋、煮茶等,羨煞了身旁不少老友。
蕭銘煌說今天的兩岸市場,日本鐵壺多以京都鐵壺(簡稱京鐵)或南部鐵壺(簡稱南鐵)為主流,尤其早期京鐵著名的「龍文堂」、「龜文堂」、「金壽堂」更是炙手可熱,還有各自的系統或代工,如龍文堂系的金龍堂、青龍堂、光龍堂;金壽堂系的金青堂、金觀堂、金玉堂等。均以生鐵為材質,但唯恐蒸氣薰蒸導致鐵蓋生銹,因此壺蓋大多為銅質,此外還有所謂「七寶銅蓋」,由七種金屬熔鑄車製而成,至於名家打造的純銀壺蓋就更為稀有珍貴了。
話說龍文堂創始於江戶末期(約十九世紀中期),以脫蠟鑄法聞名,即鐵壺鑄造後必須敲碎模具才可取出。而南部鐵壺則是岩手縣的地方特產,至今已有四百年歷史,以「盛榮堂」、「盛峰堂」、「千草」等最具規模。蕭銘煌說老鐵壺或銀壺的不可再造性與稀有性,決定了甚大的增值空間,且越是名家手作或有落款的精品,升值空間更大,例如龍文堂的安之介、大國、上田照房、井上;龜文堂的波多野正平、梅泉、鈴木光重、淡海秀光;金壽堂創辦人雨宮宗兵衞,或藏六、大國壽朗等,今天身價多在數十萬至數百萬之間,對岸價格則更高。
煮茶論藝 資深製作人周在台
一九七七年踏入電視圈,迄今已堂堂邁入三十六個年頭的知名電視製作人周在台,從早期的華視到今天的民視,還經常跨足兩岸節目或連續劇製作。儘管他常自嘲說「少年時欠栽培」,未能躋身電視台第一把手領導而有所遺憾;卻因為從早年就不斷前往香港與對岸各地拍片,而陸續買茶、收茶,至今已有驚人的普洱茶收藏。
如果要在演藝圈論茶,周在台絕對稱得上老大級的功力與地位,包括老牌演員石英、旅遊節目主持人李秀媛,以及早年電視當家花旦張瓊姿、趙永馨,甚至來自對岸幾家電視台的老總等,都常喜歡找他品茶論茶。
與他訪談,最喜歡他那「似曾相識」的渾厚且深具磁性的嗓音;原來他從華視到民視這三十多年,電視台節目宣傳配音,如早期包青天、京華煙雲,近期的意難忘、夜市人生、風水世家、龍飛鳳舞等,無論國語或閩南語均出自他的口中,很難想像他是來自眷村的外省第二代。
攤開周在台的「豐功偉業」,除了擔任民視電視台鳳凰藝能經紀公司總經理,製作過的節目包括華視《江山萬里情》;民視《爸爸的私生女》、《無你較快活》等連續劇,以及近年與北京中北公司合作的電視劇《白色情人夢》;與北京九洲合作、紅透半邊天的電視劇《京華煙雲》;還有跟上海和展合拍的電視劇《溫柔陷阱》等。
周在台最讓兩岸演藝圈津津樂道的,卻是早在對岸經濟改革開放之初,與上海合展影視所合拍的火紅電視劇《表妹吉祥》(或稱《老房有喜》),當時大膽啟用剛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的新人擔任女主角,從此踏上璀璨的星光大道,她就是今天紅遍兩岸三地的大明星趙薇。
影視圈口中暱稱的「周大哥」,周在台目前除了擔任民視電視公司資深製作人,也是朝日傳播公司董事長、香港嘉德集團投資公司執行董事。
茶如老友 越陳越香
踏入他的辦公室,除了琳瑯滿目的劇照與電視劇錄影帶、DVD外,放眼所及盡是他的普洱茶收藏,從八○年代的藏韻青磚、海茶廠炙手可熱的八九七二青磚與七五四二圓茶,到二十一世紀初期的景邁千年古茶樹普洱圓茶、千年金磚等。
每當有重量級的影視大老或演員來訪,周在台總會氣定神閒地在茶桌上擺設茶席,自成堆的紙箱或一筒筒的竹筍殼包裝中,取出珍藏多年的普洱茶,再以手中珍藏的台灣名家壺沖泡予好友分享。
周在台表示,普洱茶價格近年不斷飆漲,例如手中數百片的景邁萬畝古茶園的「猴餅」有機青普,或百多斤的文革時期蔘香散茶,多年前購入的價格跟今天就有數倍的價差,且經常有店家來電詢問,讓他頗為自得。他說等到有天退休了,他會成立個工作室,悠閒而無壓力的將手中藏茶與同好分享,觀察他的企畫力、執行力與廣闊的交際脈絡,說不定又能成就另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呢。
超業收藏家蘇玉興
蘇玉興是奧迪汽車台灣的資深副總,為了達成銷售第一的終極目標,每天無不卯足了勁盯業績,每天永遠有開不完的會。即便奉派前往中東杜拜或德國法蘭克福等地試駕新車,也是夙興夜寐,一刻都不得閒,往往試駕完畢又隨即搭機返台,從未在當地稍事停留或做短暫觀光度假,也顧不得時差的困擾,直接回公司繼續拚業績。難得跟友人或家人聚餐,也往往會被召回公司,或接待德國來的貴客,或緊急主持重要的業務會議。
從大學畢業投入汽車界至今,蘇玉興除了早年曾擔任VOLVO汽車經理外,大半生都奉獻給奧迪汽車,每天繃緊神經帶著大夥拚業績,卻始終神采奕奕,氣質好到讓人嫉妒。問他修身養性的秘訣,居然是「每天再忙,也要沏一壺好茶犒賞自己」。
從普洱體驗處世哲學
蘇玉興口中的好茶,主要指的是來自雲南的古茶樹普洱茶,他說早年年輕氣盛,大多品飲熟普洱茶為主,進入古樹生普洱的世界後,從青普各山頭不同的茶氣與韻味,以及隨著悠悠歲月不斷陳化孕育的丰姿,讓他更能品味出不凡的處世哲學。他說人類自有茶的歷史以來,從來沒有一種茶類,能夠像普洱茶那樣,或緊壓成餅成磚成沱、或散裝沖煮、或研磨成膏,充滿豐富多樣的型制、品項與典故。儘管許多年來飽受扭曲、誤解、攻訐,或兩極化的褒貶毀譽;卻能不斷浴火重生,因此無論作為品飲養生或收藏增值,普洱茶自然是唯一的首選了。
蘇玉興說二十多年來,領到的薪水與獎金除了養家,幾乎全投資在普洱茶上,甚至還在宜蘭市區買了棟大樓,以通風良好、不受潮為先決條件,專門用來藏茶。推開大門立即有醇厚的茶香撲鼻而來,滿坑滿谷的普洱茶、大大小小的茶甕、玻璃櫃內堆滿的茶壺等,讓友人都嚇了一跳。
眼看普洱茶價格從二十一世紀初期至今,飆漲的速度遠超過薪水調漲幅度的數十倍,讓他頗感欣慰。他說「有機」絕對是今後所有茶品必然的趨勢,因此藏茶的原則就是「自然、有機、品味」,非擁有先進大國的有機認證,包括歐盟EU2092/91有機茶認證、日本JAS有機茶認證、美國NOP有機茶認證等的普洱茶不可。
喝茶,對茶器也極其講究,不過他自謙對宜興紫砂瞭解不夠深入,因此十多年來專攻台灣傑出或深具潛力的陶藝家作品,包括江玗、李幸龍、長弓、翁國珍等名家壺,近年價格也節節翻漲。顯然蘇玉興不僅懂車,對茶與壺也有獨到的眼光,因此從不擔心退休後的生涯規劃,他笑說光靠收藏就可以過個舒服的後半輩子了。